
九萬民眾冒寒觀禮 見證歷史
香港文匯報訊 綜合新華社及中新社報道,迎着新年第一縷晨曦,天安門廣場升國旗儀式隆重舉行。經中共中央批准,自昨日起由人民解放軍擔負國旗護衛和禮炮鳴放任務後,解放軍儀仗隊和軍樂團首次在天安門廣場執行升國旗儀式。在國歌聲中,90,000多名民眾冒着低溫嚴寒,心懷對國家的美好祝福,目送五星紅旗迎着新年的第一縷曙光緩緩升至旗杆頂端。
「我已經是少先隊員了,一會升旗的時候要敬隊禮。」站在隊伍中的何梓倩今年8歲,來自廣東佛山,和十幾位小朋友一同來北京錄製節目,回家之前堅持要讓老師帶他們到天安門廣場看升旗。孩子們一聊到「看升旗」就變得睏意全無,眼中期待滿滿,還連做了幾個敬隊禮的動作。
「快看,解放軍儀仗隊來了!」隨着禮號手在天安門城樓吹響升旗號角,人們的目光剎那間都聚焦在中心城門。只見96名護旗隊員從天安門城樓中齊步走出,無音樂伴奏,90,000多名觀旗群眾寂靜無聲,只有嘹亮的號角陪着護旗隊護送五星紅旗,踏過金水橋,走向天安門廣場,鏗鏘有力的正步聲由遠及近,安靜中更顯莊嚴肅穆。
齊聲唱國歌 迎元旦日出
新調整的天安門廣場升降國旗儀式主要呈現七大變化(見表)。其中,每月第一天升國旗按126人編隊方案實施,其中護旗隊員96人、禮兵30人,分別着14式陸海空軍禮服。護旗隊由前至後依次為國旗組3人、陸海空軍分隊長3人、陸海空軍隊員90人。隊員90人編為6路15列行進隊形,分準備、迎旗、護旗、升旗和返回5個步驟,全程10分鐘。
7時36分,隨着莊嚴的國歌聲響起,陸軍升旗手將五星紅旗迎風展開。現場觀眾齊聲高唱國歌。在國歌聲中,五星紅旗迎着新年的第一縷曙光緩緩升至旗杆頂端。
隨着國旗升頂,大群和平鴿在天安門上飛起,人群中頓時爆發出陣陣歡呼。不少人紛紛舉起手機,記錄下這令人難忘的時刻。
老兵挺腰桿 遙望國旗紅
83歲的路升和兩個孫子一起,和五星紅旗一起迎接2018年的第一縷陽光。由於年事已高,路升的身形有些佝僂,但在看到國旗緩緩升起時,83歲的他還是盡量將自己的身體挺直,遠遠注視着那一抹紅色。「我1954年入黨,1956年入伍」,路升告訴記者,自己退伍後就響應國家建設農業第一線的號召,在張家口奮鬥了一輩子,最高興的事是「臨老能看到申辦冬奧成功,現在這個季節好多人都去崇禮滑雪,當地經濟發展得更好了」。
當被問及新年有什麼心願時,路升和廣場上的許多受訪觀眾一樣,將「我」和「國家」緊緊連接在一起,「希望祖國發展更好,人民生活才能更幸福」。
儀式七大變化
一、新曲奏響奮進音
新創作《升旗號角》音樂,由軍樂團8名禮號手在天安門城樓演奏,象徵奏響新時代的奮進強音,儀仗隊禮兵在金水橋南側列隊。
二、護旗隊陣容更盛
每月第一天升國旗護旗隊員由原來的36名增加至96名,平日升國旗護旗隊員由過去36名增加至66名,更好體現威武雄壯的氣勢和陣容。
三、升旗時長更簡短
原升國旗時演奏國歌3遍,時長2分7秒。現護旗隊行進至國旗杆基座位置,到國旗升至旗杆頂端的時長仍保持2分7秒。國歌完整演奏一遍,升旗時長為46秒。
四、護旗隊進場更齊
軍樂團由過去跟隨護旗隊執行演奏和返回,改為提前從廣場西側進場,在旗杆基座南側區域演奏,護旗隊出場和返回更加整齊劃一。
五、儀式奏樂更肅穆
將《歌唱祖國》從護旗隊出場行進間演奏,改為升旗後返回時演奏,以凸顯護旗隊員的整齊腳步聲,更好體現儀式的肅穆莊嚴。
六、行舉刀禮更威武
護旗隊進場正步行進時由肩槍改為端槍,升旗時增加3名分隊長下達「向國旗-敬禮」口令、行舉刀禮,增強威武氣勢。
七、升旗組穿軍禮服
升旗組由原來的4人調整為3人,分別着陸海空軍禮服,代表全軍官兵。着陸軍禮服的升旗手執行展旗任務,另外2名着海軍空軍禮服的護旗兵握槍行注目禮。
■資料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