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做好青年「三政」 培育年輕人才

2018-02-06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左二)出席青年發展政策公眾交流會。 資料圖片■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左二)出席青年發展政策公眾交流會。 資料圖片

今日香港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多次表達對本港青年發展的關注,希望透過政府的支援,為港培育各方面的年輕人才。政府提出做好與青年「三政」(議政、論政、參政)相關工作,引起社會各持份者,尤其是青年人的關注。究竟具體措施如何?對青年發展有實質幫助嗎?下文一一探討。 ■張揚 特約通識作者

【背景】委會青年成員

比例升至15%

青年政策近年備受社會關注,政府提出做好與青年「三政」相關的工作,即關注青年的學業、事業及置業,並鼓勵青年議政、論政及參政。

林鄭月娥表示,在鼓勵青年議政、論政及參政方面,政府將會委任更多青年人加入各個委員會,目標是在本屆政府任期內,把18歲至35歲青年成員所佔的整體比例提升至15%,並讓青年人透過「委員自薦試行計劃」自薦成為「青年發展委員會」、「公民教育委員會」、「創新、科技及再工業化委員會」、「環境運動委員會」和「禁毒常務委員會」這5個委員會的成員。

合約聘人 助政策創新「貼地」

此外,政府會招聘20名至30名有志從事政策研究及項目協調工作的年輕人,以非公務員合約形式加入「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一方面給予他們機會吸收公共施政經驗,另一方面亦可把年輕一輩的聲音帶進政府,使之可制訂更貼合新世代需要的政策。

林鄭月娥表示,青年人是香港的未來,讓他們看到向上流的機會,有助解決社會深層次矛盾。

【小知識】青年議會

青年議會在外國早已實行。以英國為例,青年議會由11歲至18歲的民選青少年議員組成,具有法定權力,與成年議會共同制定與教育、福利相關的政策措施。他們每年皆會聚首國會,由下議院議長主持公開辯論,英國廣播公司近年更會作出即時全國報道。

此外,英國青年議員還能出國參與英聯邦及歐洲青年議會,增進政治知識,被視為未來議員及官員的搖籃。

【小知識】研究:75%人曾網上「參政」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轄下的「青年研究中心」於 2016年10月至11月進行一項關於「香港青年的社交媒體應用及政治參與」的研究調查,以了解本地青年人使用社交媒體的習慣,以及與其線上和線下政治參與的關係。

調查訪問了829名15歲至29歲的青少年,結果顯示,超過75%的受訪者在過去一年曾參與網上政治活動,例如發表或轉載有關政治或公共事務的評論或資訊、加入或者 「讚好」 與政治或公共事務有關的組群、簽署有關政治或公共事務的聲明或者請願書等。

結果又顯示,在18歲或以上的受訪青年人中,61.5%表示有在2016年立法會選舉中投票。

參與研究的學者認為,瀏覽社交媒體已成為青年人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但各政府部門較少透過社交媒體發佈資訊,容易令經常接觸社交媒體的青年人傾向不信任政府。

他認為,政府應該正視問題,若只是把「希望與青年人接觸」掛在嘴邊,但又不使用年輕人常用的溝通平台,會較難讓他們了解政府施政。

【概念鏈接】

青年政策(Youth Policy):是指政府針對青年人的教育、就業、發展等需要而制定的策略,關係到社會未來長遠發展。

有人認為,青年政策必須解決青年人安居樂業及向上流動的訴求。

亦有人指出,建立公平、公義的政治制度,向他們提供更多社會政治參與途徑,才是消除他們對社會負面評價、增強其發展信心的根本策略。

社會政治參與(Socio-political participation):是指參與社會活動或公共事務,例如擔任義工、保育自然環境和歷史建築等;參與影響公共決策,例如選舉活動、遊行示威等。

【多角度觀點】吸納聲音訴求 增管治認受

香港不同持份者對施政報告中有關促進青年發展的措施有不同的意見:

.政府官員:聆聽青年人的聲音是重點,所以期望在這屆政府內,他們在政府諮詢架構中所佔的比例逐步增加。

.民間智庫:提升青年人在香港特區政府部門中的比例,有助增強政策措施在青年群體中的認受性。

另一方面,青年亦可以向政府傳遞自己對於政策和施政理念的意見,由此可鼓勵更多年輕一代參與公共事務。而由青年主導的「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則可讓年輕人熟悉政策制定過程,有助培養政治人才。

可以預見,若干年後,香港會湧現一批政治和社會人才,青年人的訴求也會更好地被吸納。

.政治學者:青年人是社會最活躍的群體,期待享有更加充分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建議權和監督權,政府在決策和施政時廣泛聽取他們的建言獻策,回應訴求,可促進其對自身利益的關注。

他們思想敏捷、時事觸覺敏銳,關注社會熱點,政府招攬更多青年人參政,有助了解社會民生需要,從而制定可針對問題的有效政策,提升施政質素。

.關注青年團體:特區政府宜設立針對青年人的政策成效評估機制,審視不同政策對他們的影響,例如規定各政策局及部門在提交政策文件或立法會資料文件時,必須列明政策對其未來發展的潛在影響,並把評估結果交予青年政策委員會審議,在高透明度下討論每項政策的影響。若相關機制評估出政策有負面影響,政府應該推行補償政策,令他們的未來有所保障。

.立法會議員:以優厚的薪酬去招聘年輕人加入「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反映政府對其重視程度,真誠希望施政可吸納他們的聲音,而非只視其為花瓶......期望「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可以真正聘請到有才之士,並吸納到在社會上擁有不同信念及思想的青年。

.網民:施政報告中提出的措施給予年輕人論政、參政的正式渠道,有利於提升特區政府管治的認受性,相信會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政府,為香港社會出一分力,共同建設一個更好的社會。

.港青:政府宜降低年輕人參政門檻,例如成立民選的青年議會,議員由公民提名,15歲至24歲人士可參選投票,議席可按全港五區青年人數決定。而獲得過半數青年議員投票通過的政策議案,可呈上立法會進行討論。青年議會須具實際權力,包括質詢官員及審批撥款等。

【想一想】

1. 根據上文,指出今屆施政報告推出哪些與青年政治發展相關的措施。

2. 上題提及的措施有何利弊?試加以分析。

3. 除了第一題提出的措施,香港特區政府還可以做些什麼來提高本港青少年的政治參與率?試加以解釋。

【答題指引】

1. 此題是資料理解題。學生必須根據上文,指出今屆施政報告提出了兩項與青年政治發展相關的措施。首先,政府會委任更多青年人加入各個政府委員會,希望在本屆政府任期內,把18歲至35歲青年成員所佔的整體比例提升至15%,並讓青年人透過「委員自薦試行計劃」自薦成為「青年發展委員會」、「公民教育委員會」、「創新、科技及再工業化委員會」、「環境運動委員會」和「禁毒常務委員會」的成員。此外,政府會招聘20名至30名有志從事政策研究與項目協調工作的青年人,以非公務員合約形式加入「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

2. 此題是利弊分析題。學生可就措施的正面和負面影響,加以解釋。正面影響方面,提升青年人在特區政府部門中的比例,有助增強政策措施在青年群體中的認受性,吸引更多青年人參與公共事務,從而有助政府培育政治人才。負面影響方面,青年只能在諮詢性質的政府委員會表達意見,而其意見亦未必全盤獲得政府採納,而且他們不享有實質的法定權力,無法監察政府施政,可能成為政治花瓶。

3. 此題是建議題。學生可提出一些可行性高及預期有效的措施,並須代入政府的角色考慮。特區政府可仿效外國,設立青年議會,讓由介乎11歲至18歲的青少年參選,並由同齡的選民選出代表;可賦予青年議會法定權力,與成年議會共同制定與教育、福利等與其自身利益相關的政策措施。這或有助政府的施政更能貼合他們的需要。

【延伸閱讀】

1. 《施政報告:(七)與青年同行》,施政報告網站,https://www.policyaddress.gov.hk/2017/chi/policy_ch07.html

2. 《帶頭關心香港青年 創造良好成長條件》,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7/07/04/PL1707040003.htm

3.《增聘青年加入中策組培養治港人才》,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7/06/14/PL1706140004.htm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