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岑健樂)致同(香港)會計師事務所發表最新《亞洲私募股權投資觀點2018》報告。該行全國交易諮詢服務負責人湯飈昨表示,自內地政府去年8月收緊海外投資後,去年全年內地企業海外併購金額按年減少40%。不過,他認為隨着「十九大」強調推動「一帶一路」與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後,內地企業更了解政府要求,因此今年併購金額可望回升,有利促進內地私募股權業前景。
看好「一帶一路」帶來契機
他續指,以私募股權支持的市場併購,在全球市場及歐美等主要市場均錄得下跌。不過,以私募股權支持的市場併購在亞洲則於2017年首9個月按年升約129%至480億美元。由此可見,在內地政策明朗化後,內地私募股權業與企業海外併購業務,特別是與「一帶一路」相關的併購項目,擁有一定發展潛力。
不過,湯飈認為今年是內地私募股權與內地企業對政府政策的「適應期」,雖然他相信今年農曆新年過後,3至4月的海外併購相關活動開始「重回軌道」,並於下半年逐步「收復失地」,但他同時指出,海外併購活動未必能回到前年的火熱情況。
醫療保健業最吸引投資
在行業分類方面,湯飈認為,隨着內地人口日漸老化及居民收入水平上升,對優質醫療服務的需求將上升,故他預料私募股權機構會大力投資醫療保健行業,相關併購活動可望上升。此外,在內地消費轉型升級的大環境下,他預期電訊、媒體及科技、可再生能源、教育和先進製造等較高端行業,將吸引內地私募股權增加在相關行業的投資。
談及近期股市轉差這現象時,湯飈認為股市起跌與私募基金活動不一定有直接關係。不過,他同時指出若股市持續低迷,市場情緒全面轉為悲觀,或會影響投資者投資到私募股權基金的比例,屆時或會影響私募基金,以致內地企業的併購活動。
此外,湯飈又認為即使美國加息引致借貸成本上升,都不會令內地私募股權與內地企業大幅減少併購活動,因為它們早已籌足資本併購金額不大的企業。不過,較大型的併購活動可能會減少,因為利息成本上升會打擊它們的併購意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