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經濟 > 正文

回應總理記者會 安盛料現金融政策持續

2018-03-21
■安盛姚遠認為,中國已在中美經貿關係上有所讓步。 香港文匯報記者岑健樂  攝■安盛姚遠認為,中國已在中美經貿關係上有所讓步。 香港文匯報記者岑健樂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岑健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日於記者會上提到,中國經濟基本面良好,金融運行穩健,故有能力防範風險、亦不會出現系統性金融風險。對此,安盛投資管理新興亞洲高級經濟師姚遠昨於記者會上表示,劉鶴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負責監督金融政策,以及易綱當選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是好事,因為這意味「金融去槓桿」政策將持續,有利中國經濟持續升級轉型。

劉鶴易綱「接棒」利軟着陸

姚遠說,劉鶴一直擔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而易綱曾任人行副行長逾十年,對中國經濟發展均十分熟悉,故由他們「接棒」,持續推進經濟改革,由重視短期經濟增長數量,轉為重視風險管理及改善經濟增長質量,內地經濟轉型成功率會比較高。他認為,中國經濟最終很大機會可以「軟着陸」。

中美料難啟全面貿易戰

另外,李克強昨日表示,中美打貿易戰對雙方都沒有好處,沒有贏家。 談及這話題時,姚遠認為中美爆發全面貿易戰的機會不大,因為特朗普倘若這樣做將「等同政治自殺」。他解釋,如果中美爆發全面貿易戰,將是兩敗俱傷:美國消費者會因貿易戰推高物價而受害,損害美國內需與經濟增長,更可能進一步削弱美國民眾對特朗普政府的支持度。

此外,姚遠認為中國已經在中美經貿關係上有所讓步,如放寬外資進入金融業的限制。而李克強昨亦表明中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開放的門將愈來愈大。因此他認為,特朗普政府沒有強而有力的理由以全面貿易戰來回應中國政府的善意。

他認為,特朗普威脅發動貿易戰目的只是爭取政治支持,令其所屬的共和黨在今年底舉行的國會中期選舉保持以至擴大議席優勢;同時這是特朗普政府的談判策略,目的是藉此令美國與其他國家重新談判貿易協定(如與墨西哥、加拿大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時,獲得更有利的談判位置,令美國得以減其巨額貿易逆差。因此推斷中美爆發全面貿易戰的機會不大。

境外投資者悲觀情緒改善

姚遠又表示,內地的經濟改革與金融逐步自由化將帶動境外資本流入內地。因為去年內地經濟增長有所回升,不少境外投資者對內地改革前景,已由前年的悲觀情緒有所改善。另一方面,A股將於年中獲納入MSCI亦是推動海外資本流入的重要因素。未來如A股獲全部納入MSCI不同分指數後,預計可為內地帶來3,800億美元資本流入,有利改善與逆轉資本外流的情況。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