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港珠澳大橋將聯調聯試演練

2018-03-29
■高星林(左)指出,大橋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同建設的大型跨海工程。右為宋如安。 香港文匯報記者馮健文  攝■高星林(左)指出,大橋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同建設的大型跨海工程。右為宋如安。 香港文匯報記者馮健文 攝

高星林:已準備就緒 務求開通暢順運作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健文)世界級基建、港珠澳大橋的主橋基本工程已經竣工,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助理、計劃合同部部長高星林昨日在珠海接受駐港外地媒體採訪團訪問時透露,大橋已準備就緒,稍後將會進行聯調聯試,以及就如何應急救援等進行三方演練,務求令大橋開通時能暢順運作。珠海市外事局局長張梅生則表示,大橋開通後對珠海有很大裨益,包括推廣「一程多站」旅遊,定能令珠海旅遊業有更大發展。

高星林昨在港珠澳大橋橋面向駐港外媒介紹大橋時指出,大橋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同建設的大型跨海工程,路線總長約55公里。大橋主體工程集橋、島、隧於一體,包括長22.9公里的橋樑和6.7公里長的海底隧道,於2011年1月動工,經7年時間,終在去年底基本建成,並於上月驗收。

大海對接沉管最困難

外媒最感興趣的是建造如此大型跨海工程,所遇到的最大挑戰和困難是什麼?高星林憶述,最大的困難是進行沉管隧道工程,因為要在茫茫大海之中工作,又要在海底深處將隧道的沉管對接,無論是設計和施工上均絕不容易,形容當時要研究的是「成不成的問題」,不是「好不好的問題」。

他續說,除了他們的工程人員需不斷進行研究,更有來自英國、荷蘭、日本等14個國家的專家協助,並提供寶貴意見,才得以順利完成工程。

高星林表示,作為項目的管理人,需要知道用什麼方式去控制風險,以達至所需品質,也絕非易事。

除技術和管理方面的難度,高星林亦提到,還有在「一國兩制」下,由於港澳及內地有制度、習慣等方面的不同差異,需要不斷作出融合,也是需要積極解決的問題。

排難建成感驕傲:做到了!

已為港珠澳大橋工作10年的高星林,雖然工作期間不斷面對不同挑戰,坦言經常會感到擔心,但現在大橋終於建成,他實在感到非常驕傲,亦為他帶來很多寶貴回憶。他笑言,將來帶同家人和朋友使用大橋時,定會對他們說:「我終於做到了!」

他又表示,大橋稍後會進行聯調聯試,以及就如何應急救援等進行三方演練,務求未來大橋開通時能暢順運作。被問及大橋何時才可開通,他說暫未有通知。至於是否與香港口岸建設未完成有關,他則指這方面要向港方查詢。

可促進三地經貿客貨運

另外,張梅生出席駐港外媒採訪團午宴時表示,大橋開通後對三地都會有很大裨益,當交通更為便捷後,可促進三地的經濟貿易、貨運客運及技術交流等。

對於珠海來說,他舉例指出,現時香港每年有6,000萬旅客,澳門及珠海則各有3,000萬,日後大橋開通後,來往交通時間大為縮短,可大力推廣「一程多站」旅遊,吸引前往香港的旅客也到珠江三角洲地區旅遊,定能令珠海旅遊業受惠。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