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據新浪財經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世界銀行春季年會將於美東時間4月17日至22日在美國華盛頓舉行。會前IMF發佈了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的部分章節概要,IMF於報告中否定了美國對華貿易將損害美國知識產權的說法,反而認為對華貿易的不斷增長對全球科技和經濟發展都具有積極效應,改變了從前的國際競爭格局,減少了大多數行業的全球市場集中度,有利於世界範圍內創新力的提升。
報告顯示,在若干項科技創新的重要指標中,中國和韓國都已經達到了世界前五名的領先水平,無論是國家研發總投入和國際專利的數量來說,中韓兩國都名列前茅,其中中國在電子和光纖設備領域的發展最為突出。
預測中國將成技術輸出源頭
報告認為,過去中韓兩國在科技創新方面扮演的通常是接受者的角色,但憑着各大發達經濟體發展速度的減慢和中韓兩國迎頭趕上的勢頭,未來中韓將成為全球知識技術輸出的最重要源頭。隨着中國和韓國在探索科技前沿的貢獻越來越突出,人們可以期待這些後起之秀對傳統的科技強國產生積極的影響;除了以往的貿易收益渠道之外,知識和技術的傳播將為全球化帶來一個互惠互利的重要源泉。
根據圖表,本世紀初以來,中國的研發投資規模已從約等於美國5.7%的水平躍升至81%以上。如果兩國保持2010年至2015年期間的增速,那麼中國的研發開支有望在今年或明年超過美國,位居世界首位。
報告中同樣就中國近年的專利激勵政策發表了評論,提到最近中國專利激增的部分原因來自於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專利激勵政策,相關的財政及其他獎勵措施降低了獲取專利的成本,間接增加了知識產權保護的收益,因此促進了中國專利的爆發式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