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 > 正文

緊貼開放形勢 業務多次轉型

2018-04-30
■華潤首倡「三來一補」的貿易形式。■華潤首倡「三來一補」的貿易形式。

香港文匯報訊 1979年7月,中央正式批覆廣東、福建兩省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施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改革開放在全國如沐春風,卻撼動了華潤自1950年代開始保持了長達20多年的貿易總代理地位。各省(市)紛紛在港開設窗口公司,外貿代理權放開,華潤作為貿易總代理的地位被逐漸蠶食。在與各省市接觸和聯絡的過程中,華潤充分了解到改革形勢的緊迫,主動去內地各省市尋找貨源,自此加速了華潤從代理貿易向自營貿易的轉型。

引入人才 建現代企業制度

1983年,華潤集團正式成立,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同年,華潤向當時的外貿部上報了《關於華潤(集團)有限公司進一步加強業務經營的請示報告》,明確提出華潤由「代理關係」向「買賣關係」轉變,並向中央「要」財權和人事管理權,開始在內地招收大學生,並到海外招聘留學歸國人才。

1978年,華潤首倡「三來一補」的貿易形式,從海外大量引入設備和技術,在內地開展來料加工、來樣加工和來件裝配,推廣補償貿易,培育發展了一大批優秀的合資企業,如佛山照明、美的電器、康佳電視、南孚電池和常熟千斤頂等。

從傳統貿易轉為多元化集團

在內地,華潤投資了一批紡織、服裝、食品、電器等商品基地,開始涉足酒店、寫字樓、地產等多元化業務,踏上了艱難的轉型之路。1992年前後,隨着對外貿易經營權放開,華潤開始由投資經營設施轉向與投資真正的實業化項目,借助香港資本市場籌集資金,通過孵化注資,支持實業發展:1992年收購瀋陽三洋壓縮機,踏上了實業化探索之路;1994年入股徐州電力;1995年投資東莞水泥廠。

1996年起,華潤啟動了重組貿易業務、清理投資項目,建立多元化企業管理體系為重點的企業變革。至2000年,華潤徹底結束了高風險的傳統貿易,擺脫了外貿企業特徵,轉型成為一家多元化控股的企業集團。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