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根茂)為將教育政治化,斷章取義可以去到幾盡?近日有人從教育局網站2013年輯錄的25篇有關普通話教學分享及學者觀點的文章逾10萬字,不顧前文後理只抽取宋欣橋文章一句「粵語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母語』」炒作並質疑是官方立場,意圖無風起浪。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昨晚反駁指,有關內容只屬教師分享絕非教學材料,而系列的其他篇章有提及其他觀點,包括指大部分港人的母語是廣東話。他批評有人刻意大做文章,亦有人沒有對事件作全面了解,並強調局方沒想過改變語文政策。
楊潤雄昨日在接受電台訪問時指,涉事文章是在2013年20多篇向教師分享的資料之一,並非教學材料,但突然有人抽出系列文章中的一個說法,他質疑是否有人大做文章。他表示,自己母語亦是粵語,而整個系列的其他篇章也有提及,大部分港人的母語是廣東話,認為事件上有人未作全面了解前便妄作評論。
指「未想過」改變語文政策
楊潤雄指出,香港有不同家庭,大家的母語可能有別,但香港的常用溝通語言現時仍是粵語,就算有學校推行「普教中」,仍要視乎學生及教師程度等因素,呼籲外界毋須太緊張,當局現時未有想過改變語文政策。
香港文匯報記者翻查資料,涉事文章屬「集思廣益(四輯):普通話學與教經驗分享」25篇之一,總計有10多萬字,輯錄了教師經驗和學者研究觀點。被炒作語句出自作者嘗試為「母語」作嚴格定義的段落,又配以解釋指「因為『母語』的『語』是『語種』,是指一種語言,而不是指一種語言的地域變體--方言」,並提出可改以「母言」形容,希望以此為基礎進行學術討論。文章並按照學術格式,引述相關觀點的論文出處,但外界炒作卻將有關部分全部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