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創科界:名額不足 宜擴至全港

2018-05-09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岑志剛、殷翔)創科業界人士對「科技人才入境計劃」表示歡迎,認為有助簡化申請科技人才入境時間,解決本港科技人才缺乏的問題。但有建議指1,000個名額遠遠不足,而計劃亦應開放予所有香港的創科公司。

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主席、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表示,歡迎創科局的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目前本港正大力推動創新科技產業的發展,包括正積極打造香港成為「智慧城市」,社會對創科人才求才若渴。而面對全球各地招攬創科人才的激烈競爭,本港政府實在有必要增加人才來港的誘因,加快工作簽證審批正是可取的辦法。

不過,葛珮帆認為科技人才計劃應開放予所有香港的創科公司,而非只是為香港科技園公司或數碼港的租戶/培育公司。香港科技園公司及數碼港的租戶/培育公司主要是中小企及創業公司,企業未必有能力聘請額外員工,且香港大多數的創科公司並不只在科技園公司及數碼港,計劃全面開放給香港的創科公司將更為公平有效。

智慧城市聯盟會長楊全盛表示,業界對科技專才的需求強烈,惟輸入外地人才手續需時,且涉及大量行政成本,認為計劃方向正確,希望政府可進一步交代申請詳情,確保有足夠的透明度。楊全盛表示,香港發展創科產業,短線依賴輸入人才,「尤其是大數據和網絡安全方面,香港一直無提供專才,如果可以輸入外地專才,可以為新一代提供相關訓練。」

倘產業發展不順 人才會走

創新、科技及再工業化委員會成員、Insight Robotics聯合創辦人岑棓琛表示,本港機械工程人才相對較少,新晉尖子大多到外國升學並留下工作,令本港創科公司必須聘請外地專才。他指出,由於入境處不熟悉創新科技事務,以往為外地專才申請工作簽證,需多次補交資料,證實其專業資格或掌握的技術,十分費時。岑棓琛認為,新計劃下由創新科技署預先審查並批出配額,可減省入境處處理工作簽證的時間,他對此表示歡迎。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表示,推出輸入科技人才計劃是好事。初期1,000個名額當然遠遠不足,但以此為試點也是很有必要。將來能否留住輸入的科技人才,及本港自己培養的科技人才能否留住,還要看本港創科業的發展是否順利。否則沒有合適工作機會,科技人才很可能流向創科業已十分蓬勃的深圳等內地城市。

Ix Fintech互通金融科技行政總裁黃愛玲表示覺得十分鼓舞,她將會進一步了解這個入境計劃的細則,已與數碼港安排於本月30日再作進一步跟進。Ix 互通金融科技公司過往半年已與兩間不同的內地和以色列公司了解合作方案,亟需引入人才共同開發,所以對今次計劃十分歡迎。她尤其歡迎這個計劃可以更容易引進內地的專才,這樣有助公司進一步了解內地的市場,更容易拓展香港以外的市場。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