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翠媚)人民幣走弱,市場關注內地企業的負債及違約情況,有研究指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國境內新發生違約的公募債券規模已達去年全年的九成,料內地今年將迎來有史以來最大違約年。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昨來港出席活動時表示,今年內地債券違約的頻次並沒有異常,又指債券違約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信用風險釋放的自然反應和正常現象,相信「小風險的釋放」將有助內地債市健康及長期發展,人行亦正研究推出有關到期違約債券交易機制。
統計顯示違約金額急增
《彭博》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國境內新發生違約的公募債券規模至少165億元(人民幣,下同),僅半年的違約金額就已達去年全年的九成,距離2016年的歷史高峰期僅一步之遙,從評級而言,評級機構今年大多給予有史以來最趨於負面的評級調整。
潘功勝昨在論壇演講時表示,今年首5個月發生債券違約涉及12間企業、19隻債券,當中新發生違約只涉及7間企業,他認為有關數量雖然按年微升,但強調與過去2年比較,今年內地債券違約的頻次並沒特別的異常。他又指截至5月底,內地債券市場違約率為0.39%,有關水平明顯低於內地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74%,也明顯低於國際債券市場違約率水平約處於1.2%至2.08%水平。
潘功勝認為,內地債券市場違約早前引起市場關注及炒作,市場應該客觀和冷靜去看待有關問題,又指債券市場違約是正常現象,又形容「平常一些小風險釋放,能積聚成為一個大風險的概率就比較低」。他指,債券市場的信用差別應該反映在債券發行的價格上,如果有關區分度很低並不利於債市健康發展,相反有適當違約,無論對發行人或投資者而言都是一種制約,這種信用的差別會表現在債券發行的價格上,料有利債市長期健康發展。
提高違約債券處置效率
未來發展方面,潘功勝指人行正在學習借鑒國際市場成熟經驗,包括提高違約債券處置效率、強化投資者保護、發展不良債券的處置市場,他又透露人行正在研究推出有關到期違約債券的交易機制,及引導專業化不良資產處置機構參與違約債券處置,以進一步完善相關的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