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測49樣本兩含毒染料 港無標準 國際早禁用
校服是每名中小學生上下課必備的服飾,但消委會竟發現有香港學生穿着的校服被驗出含有可釋出具致癌性的染料!消委會測試49款分別來自22間校服供應商的樣本,其中兩款來自「心怡校服」及「成順發校服」的樣本含可釋出具致癌性的有害芳香胺的偶氮染料(azo dyes),有關結果已刊載於昨日出版的最新一期《選擇》月刊。 ■香港文匯報實習記者 鄺錦蓉
是次共測試49款分別來自22間校服供應商的樣本,主要屬款式較常見,售價由每件50元至每套280元不等。測試項目包括樣本的化學成分、耐用程度、是否含熒光增白劑及標籤資料,結果發現除有兩款樣本驗出含有可釋出具致癌性的染料外,另有兩款樣本的酸鹼值超出內地標準、8款被檢出甲醛、6款在耐水色牢度及耐汗水色牢度方面表現較遜及逾70%樣本曾使用熒光增白劑。
點名兩間校服公司
被驗出含可釋出具致癌性染料的樣本分別為「心怡校服」一款連身裙樣本配飾的布製格仔腰帶,及「成順發校服」一款上衣衫身的3條灰色綑邊布料,該兩款校服分別含每千克41毫克及173毫克「4-氨基偶氮苯」,較內地標準規定的每千克20毫克,分別高出1倍及7倍。
「4-氨基偶氮苯」是由偶氮染料經還原過程釋放出的有害物質,可能對人體或動物有致癌性,內地、歐洲及日本等地區都有法例禁止在紡織品中使用可釋出有害芳香胺的偶氮染料。
消委會主席黃玉山表示,儘管有關樣本的腰帶和綑邊檢出有害芳香胺,而非衫身的主要布料,直接接觸皮膚的機會相對較小,但校服是學生每天上學穿着的衣物,汗水可能與染料產生還原反應,釋出有害芳香胺,再經皮膚吸入體內,其風險不容忽視,「釋出有害芳香胺的偶氮染料在多個國家已禁用多年,這次測試結果極不理想。」
本港現時並無相關法例要求,但校服等紡織品受《消費品安全條例》規管,須符合產品的一般安全標準,黃玉山指測試結果已交予海關跟進,促請校服供應商檢視染料來源及立即停售有問題的產品,同時希望政府為紡織品訂立相關法例,提升對消費者的保障。
另8樣本驗出甲醛
測試同時發現,8個樣本被檢出甲醛,濃度由每千克12毫克至32毫克不等,雖低於內地標準的每千克75毫克規定,但消委會指人體吸入或接觸過量甲醛,或會令口腔、鼻或皮膚感到不適。
此外,一款連身裙及一款長褲樣本分別被驗出酸鹼值8.7及8.8,超出內地4至8.5之間的規限,消委會指樣本亦可能由於校服在洗水過程中加入了衣物柔順劑或洗衣劑等化學物質所致,惟人體的皮膚屬弱酸性,可防止細菌入侵,若衣服屬鹼性,會破壞皮膚的弱酸性特質,令人感到皮膚痕癢。
逾七成含有增白劑
測試亦驗出有35款樣本呈熒光反應,顯示逾70%樣本有熒光增白劑,國際上雖無特定標準或法規規管紡織品使用熒光增白劑,但紡織品上的熒光增白劑,即使洗濯亦無法清除,皮膚容易敏感的人,可能會擔心接觸熒光增白劑引起皮膚過敏。
耐用測試方面,消委會模擬經50次洗衣機清洗、晾乾及熨衣的洗衣過程後,全部樣本的尺寸變化很少,惟25款樣本在外觀方面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包括起毛球、車線起皺不平伏及少許變色、拉鏈脫色等,被評為「不滿意」;6款樣本在耐水色牢度及耐汗水色牢度方面表現較遜,容易褪色及沾染其他衣物。
另外,14款標示質料成分,少於半數的樣本在衣物上附有護理標籤,其中4款的檢測結果與其標示成分的差異高於國際標準3%,消委會已將結果交予海關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