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百家廊】榮譽面前看品格

2018-07-25

戴永夏

當今有些貪官,不但貪財、貪色,而且貪譽。他們在貪婪地攫取物質財富的同時,也毫無廉恥地撈取精神財富,把本應通過艱苦勞動、勤奮努力才能得到的榮譽,靠權錢關係便輕而易舉地獲取。於是,不學無術的,成了 「碩士」、「博士」;沒有作品的,當上「詩人」、「作家」;僅會塗鴉的,也變成著名「畫家」、「書法家」......

這些人如此不擇手段地沽名釣譽,無非是為「往上爬」積累資本,以獲取更大的名利;然而卻赤裸裸地暴露了其情操的低下和品格的卑劣,也成了人們正確對待榮譽的「反面教員」。

當然,類似情況畢竟是少數,並非社會主流。翻翻歷史,古今中外,對待榮譽如同對待金錢一樣,廉潔才是為人之本,「譽廉」才是社會正氣。這方面,不少名人先賢,都為我們作出榜樣。兩千多年前的孔夫子,在對待榮譽上就有過出色的表現。

《論語.子罕》篇中講了這樣一件事:有一次,孔子病重,弟子們忙茯陞L準備後事。按照當時的禮制,喪葬也跟榮譽掛u,貴族跟平民的喪葬規格大不一樣。孔子曾做過魯國的大司寇,已躋身大夫行列,按說可以享受貴族的待遇,於是他的學生子路便主張按大夫的規格為老師辦喪事。過了兩天,孔子的病有所好轉。當他聽說這件事後,很生氣,批評子路說:「你的這些做法很不老實。我已經不是大夫,卻偏偏按照大夫的規制辦喪事,我要欺騙誰呢?欺騙上天嗎?違背禮制,喪事辦得再隆重也沒有用!」從這件事上,我們可以看出孔子遵守傳統禮制、嚴以律己、不以私利害公德的優秀品格。

如果說,孔子還只是從維護傳統禮制上拒絕榮譽的話,那麼近現代的一些名家就更進了一步,對榮譽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因而也表現出更加感人的高風亮節。

薩特是法國當代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二次大戰後,他在歷次鬥爭中都站在正義的一邊,對受壓迫者表示同情。他所關心的,只有人類應該獲得什麼樣的前途和命運,並為此而寫作,為此而思考,為此而獻出自己的一切。他曾在《永別的儀式》中說:「我拒絕一切榮譽。」事實正是如此,他拒絕了法國政府頒發的榮譽,也拒絕了舉世矚目的諾貝爾文學獎。

1964年10月22日,瑞典文學院正式宣佈,將該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授予薩特創作的《詞語》。授獎的理由是「他具有豐富的思想,自由的氣息,以及對於真理充滿探索精神的著作,已經對我們的時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面對如此重大的獎項和崇高的榮譽,薩特的回答是:「一個作家在政治、社會和文學方面的地位,應該僅僅依靠他自己的工具,也就是他寫作的詞語來獲得,而任何他可能得到的榮譽,都會對讀者造成壓力,這是我不希望有的。」 他認為自己取得的成績已經「隨風而去」,只有未來在吸引茈L。

因此,他「不能接受來自官方機構的任何榮譽」。(《我為什麼拒絕諾貝爾文學獎》)在薩特的心中,任何作品都應當由讀者自由地加以判斷和評論,如此插入諾貝爾獎這種官方機構的決議,會形成一種干預,會壓制讀者思考的自由。由此可見,薩特的心中只有讀者,一切都為讀者虓Q。從他對「任何榮譽」的拒絕上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關心人類命運、淡泊個人名利、胸懷寬廣、目光遠大、富有正義感和鬥爭精神的偉人,故又被稱為「二十世紀人類的良心」。

像薩特這樣拒絕榮譽的,在我國現當代名人中也不鮮見,當代著名作家、翻譯家楊絳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楊絳先生一生淡泊名利,多次拒絕應得的榮譽。200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授予楊絳「榮譽學部委員」稱號,這是該院最高的學術榮譽。但楊絳對此淡然視之,沒有去領榮譽證書;2013年9月,中國藝術研究院函告楊絳,稱她已成為第二屆「中華文藝獎」獲獎候選人。楊絳立即婉言謝絕,並予以答覆說:「自揣沒有資格。謝謝。」

2014年4月,錢鍾書和楊絳曾經就讀的英國牛津大學艾克塞特學院院長弗朗西斯.凱恩克羅斯女士給楊絳來函稱,在艾克塞特學院建立700周年之際,楊絳先生當選為牛津大學艾克塞特學院榮譽院士,特此祝賀。楊絳收到函後,立即回覆說:「......我很榮幸也很感謝艾克塞特學院授予我榮譽院士,但我只是曾在貴院上課的一名旁聽生,對此殊榮,實不敢當,故我不能接受。」弗朗西斯.凱恩克羅斯院長擔心楊絳產生誤解,又來函再三解釋:楊絳自身就是一位傑出學者。如果她接受這一榮譽,將有助於在歐洲弘揚她的學術成就;楊絳對塞萬提斯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目前,艾克塞特學院還沒有女性學者獲此殊榮。作為牛津大學的首位女院長之一,她熱切希望楊絳能接受此榮譽。

對此,楊絳再次回信予以謝絕。她說:「我仍不得不坦誠直告尊敬的閣下,我如今103歲,已走在人生邊緣的邊緣,讀書自娛,心靜如水,只求每天有一點點進步,過好每一天。榮譽、地位、特殊權利等等,對我來說,已是身外之物。所以很抱歉,雖然我非常感謝你們的深情厚誼,但我仍不得不辭謝貴院授予我榮譽院士的榮譽,敬求你們原諒和理解。」

從楊絳對多個榮譽的拒絕中,讓我們看到一個胸懷坦蕩、正直無私、恬淡寡慾、淡泊名利的高大的知識分子形象屹立在我們面前。她代表了社會的正氣,弘揚了人類的良知。這樣的人,不正是中國的脊樑?行文至此,我不由得想起偉人毛澤東說過的一段話。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評定軍銜時,一些為革命立下汗馬功勞的高級將領主動要求降低自己的軍銜和待遇。對此,帶頭辭去「大元帥」頭銜的毛澤東深有感觸地說:「金錢、地位和榮譽最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思想和品格,古來如此!」毛澤東的這番話,可謂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以上列舉的諸人諸事,就是很好的印證。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