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特稿】一次過填夠 好過分段做

2018-08-08
■團結香港基金建議預留緩衝區,減少污染水質。圖為「強化東大嶼都會」方案模擬圖。■團結香港基金建議預留緩衝區,減少污染水質。圖為「強化東大嶼都會」方案模擬圖。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認為,團結香港基金建議將「東大嶼都會」填海規模加倍,面對的環境和生態挑戰會以幾何級數增加;但有前長策會成員認為,增加東大嶼都會的填海規模作一次過發展,反而有助減省平均成本和發展時間,可減少爭拗。

黃遠輝昨日指,落實有關建議所需時間長,規模較小組建議的大一倍,而面對的環境和生態挑戰會以幾何級數增加,未來如果社會支持填海,特區政府若有意擴大填海規模,相信要做進一步的公眾諮詢,專責小組會按照原本建議的規模,繼續諮詢公眾。

劉炳章:成本低時間短

不過,前長策會成員、測量師劉炳章認為,增加東大嶼都會的填海規模,有助減省平均成本,比起分開多次填海和進行公眾諮詢,所需時間也較短,亦可免卻重複爭拗,節省不必要的資源,「總好過日後發現唔夠再填過。」

他指出,2,200公頃的填海範圍,不只包括房屋用地,也包括商業用途和其他配套設施,可以照顧未來的康體、醫療和人口老化需要。同時,未來市區重建、修復老舊的社區,填海地可用作安置受影響居民,亦可作為土地儲備,符合成本效益。

他認為,填海興建東大嶼都會的建議,與其地土地供應選項並無衝突,可以盡快上馬,同時進行。

公屋聯會挺探討可行性

公屋聯會回應指,「強化東大嶼都會」建議填海2,200公頃規模,可以增加25萬個至40萬個新住宅單位,容納70萬至110萬人口,並建議其中七成或以上住宅單位規劃作公營房屋,即估計會可提供18萬間至28萬間公營房屋單位,相當於10年長遠房屋策略建議公營房屋建屋量。

聯會相信,如計劃得到落實,相信可以大大紓緩公屋輪候的壓力,亦有助啟動更多房委會及房協舊h重建的步伐,故支持政府研究及探討計劃內容及可行性,並繼續多管齊下,覓地增建公營房屋。■香港文匯報記者 岑志剛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