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獨家風景】情緒病和信仰力量

2018-08-09

呂書練

或許是傳媒太發達,似乎,近年自殺人數多了,尤其是因為情緒病而輕生的新聞不時見報,當中又以名人案例最矚目,繼十五年前張國榮因為抑鬱症跳樓後,日前又有知名歌手盧凱彤因躁鬱症而走上了絕路。

情緒病(Mood disorder),顧名思義,就是情緒紊亂,包括抑鬱症、躁狂憂鬱症、焦慮症等,這些病都跟人的情緒有關,或影響人的情緒,主要病症有:心情煩躁、衝動易怒、悶悶不樂,感到疲倦、緊張、悲觀、無助、絕望,會產生自責和罪疚感,人亦善忘、難以集中精神、缺乏自信、難作決定,也因而對事物失去興趣......最典型的是,產生負面情緒,嚴重者會有自傷行為、妄想、幻覺等,甚至有自殺傾向。

在醫學界看來,既然是病,肯定是身體上(指生理上)出現問題,比如腦部神經傳遞素分泌不平衡,所以,需要配合藥物治療,以補充或壓抑身體上需要的某些東西不足或過多,以達至平衡。然而,兩位已故歌手一直都接受治療,但還是走上絕路。反映藥物治療的局限性。我反而覺得,對情緒病患者來說,最需要的是身邊人的貼心關懷和支持,更需要信仰的力量──正能量。

因為腦部分泌失衡如果是天生性,早有精神病記錄,會引起人們警惕,而大多數情緒病卻是後天造成的,主要來自壓力和刺激,這包括生活、工作等壓力,親人突然逝世或發生意外帶來的精神刺激,以及藥物或重病造成的身體不適等。而且,情緒病可以是互轉的,有病會令情緒波動,而情緒波動又反過來引致疾病。

我在二十年前曾患過甲亢,應該說有遺傳因素(媽媽有甲亢)。最初以為是工作壓力大,導致神經緊張,心跳加速,手腳顫抖,睡眠不好等;後來發現,其實是相反,因為甲亢(即甲狀腺激素過多),令人精神亢奮,不知疲倦,以致無法睡眠。

日積月累,消耗過多,自然影響健康,尤其突然獲悉媽媽患上晚期癌症,並於不久後逝世,猶如晴天霹靂,自然加重病情。以致不得不放一個悠長假期。

因為治療、康復之路是漫長的,病情會反覆,體驗過情緒患者所有的痛苦,包括出現悲觀無助、內疚自責,乃至自殺念頭等負面情緒,稍有衝動,生命就此終結。這時,親朋的支持不但令我感到溫暖,也令我感到責任重大;而信仰,則令我相信:風雨過後見彩虹。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