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詹漢基)香港科技大學早前獲教資會撥款約290萬元,在校內就有特殊學習需要(SEN)學生提供教學支援。今年,該校取錄了逾100名SEN學生,校方利用這筆資助在學校添置了不少輔助器材,例如能調節高度的電腦桌,供坐輪椅的學生使用;也設置了能讓視障學生考試答題的電腦。為協助SEN學生盡快融入大學生活,科大近日特別舉行「多元共融周」,讓師生感受SEN學生的生活,達至傷健共融。
科大於本月17日至21日舉行「多元共融周」,讓校內師生透過不同的活動,了解SEN的種類及他們的學習困難。患有白化病、雙眼視力只剩一成視力的學生鄧麗銘,是其中一名負責活動的同學。
鄧麗銘在文憑試獲得5科32分佳績,於本學年入讀計量金融學課程。她希望自己能過着和常人一樣的生活,所以也盡力參與校內活動。她參加了商學院迎新營,並雀躍表示自己能參與所有的遊戲,其中一個遊戲環節,需要組員們摸黑走山路,「在白天是組員領着我,在黑夜裡卻是我領着他們呢!」
多元化校園 帶動平等社會
雖然入讀科大只有短短半個月,但是她已經能感到學校與同學給予她的關懷與幫助。上課時,老師會一邊寫白板,一邊唸出寫在白板上的內容;與同學討論課題時,同學會特地放大電腦屏幕上的圖像,「種種細微的幫助,都讓我感到非常窩心。」
麗銘印象非常深刻的是「走火警」。每學期均有火警演習,她在演習前收到宿舍導師的電郵,後來對方更親自提醒她注意演習可能出現混亂的情況。
至於最讓麗銘感動的,就是大學裡面的多元化,她指科大最大的「Diversity」不是SEN與非SEN學生,而是同一個課堂裡會出現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同學。
在這個擁有多元文化的環境生活,她深深感到世界之大,同時也能感到人與人之間沒有高低之別,她非常希望能將這種氣氛推廣到社會,彼此能互相接納。
科大學生事務處副處長(學生發展)何林碧玉表示,無論是否SEN學生,都希望他們能走出舒適圈,她非常欣賞麗銘等同學能參與「多元共融周」,推動互相接納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