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貿戰累出口 製造業PMI年內次低

2018-10-01
■ 有專家指,9月製造業景氣度出現大幅走弱,其中出口的拖累顯著,需求持續走弱更開始拖累生產。圖為黑龍江大慶一間車廠。 資料圖片■ 有專家指,9月製造業景氣度出現大幅走弱,其中出口的拖累顯著,需求持續走弱更開始拖累生產。圖為黑龍江大慶一間車廠。 資料圖片

50.8%仍在榮枯線上 專家籲擴內需對沖下行壓力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國家統計局昨日發佈中國宏觀經濟先行指標─9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降至50.8%,見7個月新低,亦是年內第二低位,成績低於市場預期。雖然製造業連續26個月位於擴張區間,但增速放緩,進出口景氣度繼續回落,顯示貿易摩擦持續發酵的負面影響可能開始顯現。專家表示,當前內需增長乏力,外需不確定性上升,短期經濟可能進一步下行。此前宏觀政策已作出調整部署,當務之急抓緊落實,積極擴大內需,對沖短期下行壓力。

數據顯示,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為48%和48.5%,分別低於8月1.4個百分點和0.6個百分點,景氣度均落至年內低點,其中新出口訂單指數連續4個月低於50%,創31個月以來最低水平。此外,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降至53%和52%,分別比8月回落0.3個百分點和0.2個百分點,供需保持景氣狀態,但擴張放緩,顯示生產回落,內需疲弱。

同日公佈的以中小企為主要調查樣本的9月財新中國製造業PMI,連續第四個月下降,降至榮枯分界線50%,創16個月最低位。其中生產指數錄得一年新低,顯示需求低迷;受中美貿易戰影響,新增出口訂單明顯下降,新出口訂單指數創2016年2月以來新低,導致業界的信心指數降至今年以來最低,用工指數和產出預期指數亦分別創近期新低,顯示中國製造業增長停滯,經濟下行壓力大。

財新智庫莫尼塔研究董事長、首席經濟學家鍾正生表示,9月製造業景氣度出現大幅走弱,出口的拖累更為顯著,需求持續走弱開始拖累生產,製造業就業也進一步惡化,經濟下行壓力凸顯。

就業指數下降 應加強穩就業

中金公司梁紅等分析師發表報告稱,9月製造業PMI顯示內需仍增長乏力,外需的不確定性開始上升。外貿大省廣東新訂單PMI指數自6月以來明顯走弱,對全國外需走勢有一定領先意義。未來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可能對出口增速帶來更多負面影響。

中金公司指出,近來宏觀上出現積極信號,金融政策近三月來趨於寬鬆,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明顯加快;一些投資領先指標,如建築公司新訂單增速、房地產新開工增速等初現企穩跡象。但穩增長政策傳導機制不暢仍十分突出,一方面上游和中下游製造業之間的盈利分佈不平衡,另一方面在需求疲軟的同時工業品價格卻節節攀升,PMI就業指數也出現下降,未來在穩就業方面應加大政策支持。

非製造業PMI保54%高位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則表示,近期內外需求趨弱,製造業生產放緩,三季度經濟增速可能小幅回落至6.6%,外部環境不確定性上升,今年底至明年初經濟增長仍有進一步下行壓力,但經濟運行仍具有較強韌性。隨着經濟結構改善以及質量提升持續推進,服務業佔經濟比重超過50%,且仍在持續提升,非製造業保持較好擴張水平有助於經濟平穩增長。

統計局數據顯示,9月,在製造業PMI降至年內次低時,非製造業PMI從8月的54.2%升至54.9%,連續13個月保持在54%以上的高水平。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