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收藏 > 正文

【萬象靈犀】80餘幅流失海外珍貴壁畫首次「魂」歸祖國

2018-11-08
■永樂宮三清殿壁畫《朝元圖》(局部)■永樂宮三清殿壁畫《朝元圖》(局部)

80餘幅中國流失海外壁畫的複製與臨摹作品日前於山西省太原美術館展出,吸引了眾多參觀者。這些珍貴古代壁畫首次以這種方式「集體回歸」。

項目主持人、首席畫師王岩松介紹說,這80餘幅壁畫的原作來自山西、新疆、陝西、河南、甘肅等省區,現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德國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法國吉美博物館、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等10餘個博物館,主要是寺觀、墓葬和石窟壁畫。

王岩松今年55歲,學國畫出身。大學畢業後,他先在山西省古建築保護研究所工作,曾跟隨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王定理學習壁畫,後留學日本,現為江蘇理工學院傳統壁畫研究所所長。

20世紀90年代,王岩松在日本留學期間參觀了在東京都美術館舉辦的「絲綢之路大美術展」。第一次看到許多中國流失海外的壁畫,他萌生了複製與臨摹這些壁畫的衝動。「當時心情很複雜,就想能不能把它們臨摹下來帶回去。」他說。最初,王岩松是一個人臨摹。他多次到國外收集資料、觀摩實物,並逐漸擁有了一個10人的創作團隊。目前他們一共臨摹了近百幅流失海外的壁畫。其中,最大的長10餘米,最小的只有6厘米大小。

在太原美術館二層展廳,兩幅各3米多高、10餘米長的《朝元圖》壁畫規模宏大,描繪了道教中眾神朝拜最高神之一的元始天尊的盛大場景。兩幅壁畫上59位神祇,有文有武、有男有女、有主有從,服飾華貴,神態雍容。「這幅《朝元圖》我們8個人畫了3年時間。」王岩松說,原作從山西流失到了海外,1936年加拿大人從日本購得,現藏於加拿大多倫多安大略皇家博物館。為準確還原壁畫並減輕重量,王岩松採用航空蜂窩板做底板,用土、沙、麻刀、粘合劑等在上面做成三四毫米厚的泥層,再用貴重的礦物質顏料複製臨摹。他還盡可能用壁畫流失地泥土和壁畫原來的工藝複製原作。在臨摹現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山西廣勝寺元代壁畫《藥師佛經變圖》時,王岩松專門用了山西的土和長鋒豬鬃筆,這樣畫出的元代壁畫線條硬挺有力。

「臨摹這些壁畫就要還原它們的時代痕跡,把真實的歷史記憶再現出來。」王岩松說。他表示,這個展覽原定在中國5個城市展出60天,因為壁畫受到歡迎,預計巡展城市將會增加。下一站將在世界文化遺產地山西雲岡石窟美術館展出。

該展覽為2017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數字顯示,國家藝術基金自2013年底設立以來,5年共立項資助項目4,013個,資助金額33.4億元,支持創作了一批優秀藝術作品,並推動其傳播交流推廣。

「中國傳統壁畫遇到了很好的發展機遇期,國家和各大美院都開始重視,各種藝術基金和相關培訓也多了起來。」王岩松說,20世紀90年代畫壁畫的人很少,自己有種孤軍奮戰的感覺,現在文化自豪感、自信心都提高了。■文:新華社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