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悅果園目前面積50畝,全過程以人工為主,為的是保證果品品質,最大限度控制農藥殘留。
效古法人工管養果園,付出的辛勞當然不小。據表弟媳楊紅英介紹,為了保證收成和果實品質,每年施肥不少於3次。12月份進行的施肥,是為了讓採摘果品後的果樹恢復元氣;果樹掛果時的施肥,是為了供給果實成長期足夠的養分;而近果熟時的施肥,則是為了加大肥力,讓果實充分吸收養分。而每次施肥都需沿果樹開挖30公分寬、40至50公分深的施肥溝,施入經過2至3個月渥堆發酵的牛羊糞,再以土覆蓋。「最勞神費力的是除草和澆水。」楊紅英說,最多每隔十天,就需對果園進行人工機械除草,「如果偷懶少除一次草,養分就會被雜草吸收,影響果實的收成和品質。」偌大的果園,澆水一遍往往需要一周;雨季倒是可以減少澆水頻率,但雨季往往雜草瘋長,又增大了除草的工作量。雖然除草、開挖施肥溝用上了小型農機,但人工成本依然不低,孫濤測算的結果是,其果園的成本大約為每年每畝7,000元人民幣,相比用農藥除草、除蟲的成本,每年每畝多出了3,000元人民幣。
在明悅果園,香港文匯報記者在一些果樹上發現了懸掛着的塑料空水瓶,楊紅英解釋說,這是用來檢測蟲害的土製工具,當瓶中的小蟲子達到一定數量時,意味着需要加大除蟲的力度,而除蟲的方法,大多以黃板誘殺。誘蟲黃板綠色環保、無污染、無公害,在防治蟲害的同時,也間接地預防和控制通過蟲媒傳播植物病毒病的流行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