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州地區是客家人最集中的地方,因而大量的梅州鄉村,其實都是客家村落。它們散落在梅州地區的山山水水中,像大地遺珠,顆顆不同卻又各有特點。其中,橋溪村最像一個世外桃源。
橋溪村位於梅州市梅縣雁洋鎮長教村以東4公里;古村四面環山,方圓約1平方公里。據歷史記載,明朝萬曆年間(距今約400年),由陳朱兩姓人家先後在此卜築營居,世代聯姻,互結秦晉之好,繁衍生息。橋溪村藏身於陰那山裡的一個山谷,山民們因勢利導,順着山勢建造了不同形制的房子,形成了橋溪村富有特色的客家民居建築群,或依山就勢,或築台傍水,錯落有致,高高低低,各呈勝場。
和梅州許多鄉村一樣,橋溪村也是一個典型的華僑村。一個世紀以前,不少梅州人漂洋過海,橋溪村也有大量的人前去南洋謀生。2008年村中統計人數為216人,旅居海外及港澳台的則多達6,000人,是個名副其實的僑鄉。海外華僑不僅帶回了大量財富,還帶來很多西方的新鮮元素,因此新建的房子既有傳統的因素,又加入了外界的建築材料和裝飾元素,變成一種非常特別而令人意外的中西合璧的建築奇觀。
重現繁華 滲透西洋風格
在這些建築中,繼善樓最為特別,它始建於1902年,歷時12年才建成,前後花費了十二萬大洋,樓內的石雕和金漆木雕都極為精美。繼善樓前後三進,依次有二進的四杠樓世德樓、寶善樓,還有一些已經殘破的沒有名字的杠式圍樓,沿着山坡地勢逐層修建,白牆、灰瓦、黃土交相輝映,形成了橋溪村獨有的鄉野古韻。
中部為四合院式,通過迴廊連接,屋子往兩廂擴張,滲透了清末新興的西洋風格。比較特別的是樓上的堂屋,向外的四個小窗,是用彩色玻璃做成的,透露出房主的華僑身份。更為特別的是門窗上方牆壁上有彩繪的風景或人物,是當時專門從廣州請來師傅畫的,其中有當年的「羊城八景」。廣州百年前的繁榮,就這樣在梅州的深山小村裡重現。
今天的橋溪村已被一家公司開發成景區,成為廣東十大最美古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