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馬琳 北京報道)區塊鏈和電子支付等金融科技技術近來大熱,不過,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昨日就警告,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業存在風險和扭曲,一些新產品技術被當成投機工具,也過度看重圈錢,模仿銀行吸收公眾儲蓄等。周小川特別提到,私營部門如果參與支付系統等金融基礎設施必須要有公共精神,而非利用特權為自己謀利益。如果不考慮對貨幣政策的傳導,做公共基礎設施是不夠格的。
周小川出席在北京舉行的第九屆財新峰會時指出,支付領域是一個重要的關鍵領域,是國民經濟具有支撐性作用的行業,支付體系需要的是高效、低成本以及安全性、可靠性。包括個人隱私和交易的可靠性,如果出現問題,對國民經濟乃至整個社會的衝擊都會很大。
新技術成投機賺錢工具
周小川認為,在技術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扭曲與風險,比如,把一些新產品新技術當成投機賺錢的主要工具,特別早就推到市場買賣,而且認為市場交易在金錢上會大有收穫,會產生扭曲,甚至產生一些損壞;還有一些技術應用沒有把金融服務能力發揮出來,而是過度考慮能像銀行一樣吸收公眾儲蓄。
「大概六年前開始批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後來發現200多張第三方支付牌照裡,有一部分牌照領取者實際上對於支付科技、支付效率、降低成本不感興趣,真正感興趣的是收到預付款,這樣有時候就會出問題。」周小川說。
周小川還指出,IT行業會出現贏者通吃的現象,這也是一個問題,希望競爭性發展,使最好的技術能凸顯出來。
金融科技監管需動態演進
另外,周小川認為,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的技術開發方面需要有一定公共性覺悟,還因為必須考慮到當今世界共同要求的反洗錢和反恐融資。有一批電子支付和數字貨幣的出現,還沒有得到比較廣泛的普及,結果被「暗網」中的人士廣泛利用,用於逃稅、洗錢、人口販賣、假憑證販賣等,所以必須小心、要有所把控。
對於金融科技的監管,周小川認為,由於金融發展有短期投機的傾向,因此是需要監管的,但監管必須要動態演進,既要防止過分監管壓制新興科技的湧現,又不能放得太鬆,因為等到出現負面結果才出來管,代價就會比較高。而真正做到這兩方面平衡並不容易,監管方面需要知識結構的更新、人才的更新,還要從體制設置上考慮,例如是否需要設置一種競爭機制,提供多方案讓其發展,而不是一種方案,因為哪怕最好的技術也可能會過時。
周小川指出,央行三四年前成立了數字貨幣研究所,研究數字貨幣和金融科技,央行可組織這方面的研究,但沒法保證自己的研究方案是最優的,確定技術選擇是有風險的,因此要建立多渠道研發、相互競爭的體制,不預先做過多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