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插針」成效不大 區民多挺「明嶼」

2018-11-19
■葉文斌  香港文匯報記者范童  攝■葉文斌 香港文匯報記者范童 攝

屯門區議員葉文斌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區內普遍居民支持填海,期待「明日大嶼」計劃可改善房屋、交通等問題。他所服務的居屋兆麟苑、翠寧花園及私人屋苑嘉悅半島和南浪海灣均位於填海而來的土地上,區內居民受惠於填海,年輕時以「綠表」上車,甚或以十多萬元買樓花,至今安居樂業。

屯門位於香港新界西北部,西倚青山山脈。上世紀60年代,香港政府於青山灣一帶填海造地逾800公頃,令屯門區總面積達8,000公頃,與整個九龍半島相若,並發展成本港第一代新市鎮。屯門區內人口總數從1976年的5.8萬到1986年的近29萬,至去年達48萬。

他指現時與太太於區內租住一個單位,每月租金佔自己收入三分之一,「年輕人都希望結婚後可以有空間,但現時的樓價高昂,即使租樓亦非人人可負擔得起。」他指房屋問題是重中之重,特區政府過去不斷尋覓土地建屋,惟建屋與整個社區規劃密不可分,需考慮交通、社區配套、醫療設施、就業機會等,「並非有地就要拿來起樓。」

他以鄰近南浪海灣的一幅「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用地為例指出,該地原是為了滿足社區對公共設施的需求,惟規劃署擬改劃發展成「插針」公營房屋,提供約500個單位,「其實安置不到好多人,亦會令社區更加擠迫,影響區內市民生活。」他認為「明日大嶼」計劃可帶來面積較大的土地,以規劃完善的社區,並興建不同類型的房屋,應付不同階層市民的需要。

葉文斌提到,屯門新市鎮以「自給自足」的理念設立工廠區,但工業並未如預期般興盛,令不少區內市民至今需要跨區工作,衍生不少交通問題。

他形容,「明日大嶼」是本屆政府的新思維,突破固有框架,「大家都沒有想過可以將商業核心區搬近屯門,一併解決現時的交通問題。」

倡政總未來可遷東大嶼

他指當中提倡的跨海鐵路,令屯門的交通現曙光,「一旦落實屯門居民將直接受惠。」他並建議政府未來可率先搬遷政府總部到東大嶼,吸引企業跟隨進駐。■香港文匯報記者 范童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