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仲鳴
一九六一年,夏志清的英文著作《中國現代小說史》面世;七年之後,即一九六八年,《中國古典小說》出台。這兩部著作,一「今」一「古」,震動西方文界。後來,兩書中譯本亦得以出版,同樣哄動港台。夏志清文名,誰不知曉!
夏志清在〈前言〉中說:「採取這種批評研究時,我當然知道在這方面最受尊敬的專家所關懷的一直是考證學。但我以為我們顯然不能無限期地忽視中國古典小說的評鑑。」芸芸讀者中,白先勇評《中國古典小說》,是最有見地的一個,這見於他寫的〈經典之作--推介夏志清教授的《中國古典小說》〉。這篇長文附於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的《中國古典文學》的篇首。白說:「五四以還,中國學者如胡適、鄭振鐸等人對中國傳統小說都曾作出重大貢獻,但他們的研究多偏向『考據』,而夏先生則側重『義理』。」
但,「夏先生絕非忽略『考據』的重要,事實上在每一章的開端,夏先生必先將作品各種版本的演變以及小說題材的來源說得一清二楚。因為像《水滸傳》、《紅樓夢》,甚至《儒林外史》,版本的差別,影響內容至巨。但『義理』的批評,才是《中國古典小說》一書的精華所在。」
白先勇勾略了《中國古典小說》的議論準則,分為四個方向:
一、是作品的文化意涵。「夏先生將作品放置於中國儒、釋、道三流匯合的文化大傳統中,來檢視小說所反映中國哲學、歷史、宗教、社會、政治的各層現象及其意義,而加以詮釋、比較、批評。」
二、「《中國古典小說》並非小說史,但所選的六部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儒林外史》、《紅樓夢》),在中國白話小說的發展上,每一部都是一座往前推進的里程碑,因此,中國小說的演進,亦是此書的重要論點之一。」故他認為「這也可以說是一本中國小說發展史」。這論點,我認為有點牽強。
三、「將中國傳統小說當作嚴肅的文學藝術,全面而系統地探討分析,《中國古典小說》應該是首創,替後來中國古典小說的研究,尤其在西方漢學界,奠下根基。」
四、書中大量採用中西文學比較的方法及實例。「夏先生在書中引用了許多西方文學作品,妥切比較,使西方讀者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白先勇認為書名極具深意,他說,現代中國學者慣將五四以前的小說稱為舊小說、傳統小說或者章回小說,以示與五四以來的新小說區別,這些名稱多少含有貶義,這論點,值得商榷;而古典、尤其是英文classic一詞,是指經過時間考驗而被公認的經典之作,夏志清將《三國演義》等六部作品稱為「古典小說」,當然是肯定這六部小說在中國文學傳統上的經典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