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蕊 河南報道)中國著名作家二月河(本名凌解放)15日凌晨因病逝世,享年73歲。代表作「帝王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也被稱為「落霞三部曲」,不單風行海內外,部分更被改編成電視劇,膾炙人口。寫盡康雍乾三朝盛世大事小情、陽謀陰謀,與金庸並稱為「南北二俠」,二月河自己卻說,金庸是天才,我是人才。如今,在金庸老先生離世後,二月河也溘然長逝,留下了煌煌12卷、洋洋500餘萬言的「落霞三部曲」。
目前二月河不少生前好友、鄭州大學師生代表已經趕赴其老家河南南陽。據了解,家人已經開始着手操辦後事,追悼會定在12月19日(周三)。
二月河去年在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舉辦的「范長江行動中原行」活動中,與在座的香港學子談及故土與筆名,「我是在黃河邊長大的。凌者,冰凌也;解放者,開春解凍也;不正是人們看到的二月河的景象嗎?」二月河一直視自己為黃河母親的兒子,並留下遺願說,自己去世後要與黃河水同在。
四十始筆耕「煙炙腕」苦寫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二月河由研究《紅樓夢》始,走上文學創作道路。40歲時開始文學創作,憑着長期的積累和頑強的毅力,投入康雍乾三代皇帝的創作。為了搜集有關素材,他常整天泡在圖書館裡查找資料,幾次被鎖到館中。他經常到舊地攤、廢品站尋尋覓覓,或買或抄,悉心收集清代資料。
創作生活異常艱巨,他至今習慣手寫,600萬字全是一筆一劃禿筆寫就。酷暑沒錢買冷氣,電扇吹稿紙影響寫作,他就桌下置水桶,兩條腿放進去,既清涼驅暑又可防蚊蟲叮咬。冬天太冷,就把開水倒在毛巾上,摀住手暖一暖。年頭到歲尾,沒睡過安穩覺。白天照常上班,夜裡寫到凌晨三點鐘,實在瞌睡熬夜不住,就猛抽幾口煙,然後用火紅的煙頭照着手腕「吱吱」燙去,以驅趕疲憊清醒頭腦,接着繼續伏案寫作。
二月河「煙炙腕」、「拚命創落霞」的故事,文壇盛傳不衰,於是有青年作者路漫漫說「羨慕名傳柳井處,寧死不當二月河」。
作品叫好叫座蜚聲海外
其小說從北京中南海,到鄉村柳井間,爭相傳閱,洛陽紙貴,被評論界譽為「是自《紅樓夢》以來,最具思想與藝術光彩、最具可讀性同時也最為耐讀的中國長篇歷史小說,稱之為50年不遇甚至百年不遇的佳作並不誇張。」「改革開放以來最優秀文學成果之一」,入選《亞洲週刊》「20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建國60年百本最具影響力出版物」。他還被美國讀者評為「最受讀者歡迎的中國作家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