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經濟 > 正文

【記者手記】內外夾攻 民企提早過冬

2018-12-17

2018年民企日子並不好過,內有經濟下行壓力,外有貿易戰夾擊,前有去槓桿下融資難,後有加徵社保、環保限產追擊,身上更背負「融資的高山」、「市場的冰山」和「轉型的火山」三座大山,結果出現大批民企債券違約和股權質押爆倉。

民企融資難、融資貴是個老問題,每一輪社會信用收縮周期到來時都概莫能外,但為什麼今年民營企業感覺尤為困難?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政府與企業各有各的抱怨。

企業家:政策變化太快

監管部門認為,此輪民企危機,除了金融支持不到位外,最主要原因還在企業自己身上,一些民企激進擴張導致債務失控。不少民營企業家則認為是「政府變臉太快,政策變化太快」。有企業家就直言,當初經濟上升時,地方政府為求政績扶植明星企業,要企業「催馬加鞭」,跨界做大成千億級企業,很多銀行來談合作;近兩年政策急剎車、一刀切,馬上就被拋棄了,企業不得不「砍手砍腳」收縮戰線,當初的「定心丸」,成了後來的「奪命湯」。

盼望公平穩定市場制度

此輪民企救助可謂政府與社會總動員,不僅政府喊話,還拿出真金白銀幫助企業渡過危機,連「兩高」也出聲要對民企違法行為「法外開恩」,但一些企業家卻直言「無所適從」。回顧過去幾十年,內地民營經濟發展並不是因為某些政策的扶持,而是改革開放的大環境為民企發展創造了條件,在多數民營企業家看來,或許並不需要「法外開恩」的特殊待遇,公平穩定的市場和制度,才是長久發展的保障。■香港文匯報記者 海巖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