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採訪中,記者感受最深刻的便是「焦慮」:購房者焦慮,售房者焦慮。購房者焦慮房價、焦慮地段,更焦慮患得患失貽誤時機,而售房者亦焦慮年底的業績。
隨着國際化大都市的建設步伐不斷邁進,西安亦不斷吸引着外界的目光,逐漸成為一座宜居理想之城。
前不久,西安市民何先生終於以每平米11,000多元(人民幣,下同)的價格在滻灞生態區買了房。對於此前的購房經歷,他稱此生再不想經歷。「從6月份到11月份,搖號不下十次,東南西北那麼多樓盤,我都不知道未來的家到底會在哪裡,搖到哪裡就是哪裡!」
然而,更多的購房者徘徊在各個售樓部之間,打量着價格的差異,對比着前後的漲跌,但就是下不去手。「總是想,也許房價明年真的降了呢?」胡小姐說,動輒過百萬的房價讓自己不得不三思而後行。畢竟,除了養房子,還得養孩子。
秦嶺和霧霾,可能是最近西安人最關心的兩個話題。「那邊,機器轟隆,一座座精緻的別墅應聲倒地,讓無數無房者內心抓狂萬千;這邊,霧霾籠罩下一排排高樓大廈如海市蜃樓,讓人眼花迷離。今年西安的冬天特別冷,霧霾特別厚,房價,猶如霧霾中的高樓大廈似虛似實。」
「城市繁花似錦,何處才是吾家?」■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仕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