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殷翔)社協昨日組織貧窮家庭、兒童及邊緣社群代表會見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反映他們的各項訴求。社協批評本港貧窮人口見新高、扶貧政策未到位,並指本港經濟增長強勁,貧窮人口卻見近9年新高;基層市民生活未見顯著改善,非綜援在職家庭人口更多達60.6萬人,人數及貧窮率均有所上升,加上租金、食物、教育、水電等費用節節上升,通脹嚴重,政府扶貧政策進展緩慢,趕不上社會需要步伐。
社協指出,政府原估算2017年約有15萬個非綜援在職貧窮住戶符合申請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資格,但實際不足兩成(26,200戶、佔17.0%)家庭申請,扶貧成效不彰,當中以從事基層工種的低收入勞工及長者情況尤其嚴峻。
此外,近23萬兒童活在貧窮線下,貧窮兒童人口及兒童貧窮率均見上升。相關調查發現,九成貧窮人口陷於匱乏,政府並未正視貧窮戶的需要,以致弱勢家庭節衣縮食,貧童不得溫飽,更要蝸居籠屋板房劏房,捱貴租及惡劣環境。
與此同時,近年露宿者人口不斷上升,再露宿情況有惡化跡象,然而,當局對露宿者的服務支援極為不足,更欠缺露宿者友善政策。
社協表示,扶貧委員會公佈貧窮報告,指出去年本港貧窮人口多達137.7萬(政策介入前),貧窮率高達20.1%,貧窮人口及貧窮率均見近9年新高;縱使政策介入後,2017年貧窮人口仍超過100萬人,貧窮率仍高達14.7%。
除整體貧窮狀況外,扶貧報告較讓公眾關注的是2017年貧窮兒童人口及貧窮率增加的現象。2017年貧窮兒童人口上升至23.4萬人(政策介入前),政策介入後為17.7萬人,貧窮兒童人口較前一年增加5,000人。
冀本屆政府任內達標
社協建議,政府應訂出扶助貧窮兒童的滅貧指標,訂立扶貧綱領及階段性的扶貧時間表,以量度和檢視扶貧成效。社協建議政府爭取在本屆政府任期屆滿前,將兒童貧窮率降至少於10%,即由2017年的17.5%,下調至2022年的10%或以下。
由於貧窮人口中包括各社群,例如失業、在職貧窮人士、兒童及青少年、長者,以至各個地區,扶委會應深入探討各社群的困境及特別需要,從而有系統及具針對性地因應不同貧窮人口組群,制定和推行扶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