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國際 > 正文

突尼斯記者自焚掀示威

2018-12-27
■示威者焚燒雜物抗議。 路透社■示威者焚燒雜物抗議。 路透社

抗議政府未改善經濟 兩日擴至3城鎮

突尼斯2011年爆發「茉莉花革命」,推翻前總統本.阿里的專制統治,但經濟近年未見明顯改善。當地記者佐爾吉周一於西部城鎮卡塞林自焚,抗議經濟問題嚴重,佐爾吉送院後死亡。事件引發當地居民連續兩晚示威,有示威者封鎖街道,並向警員擲石,警方施放催淚氣體驅散,示威更擴散至另外兩個城鎮,各地合共最少7名警員受傷、14名示威者被捕。

2010年12月,突尼斯26歲小販布瓦齊齊因不滿警察貪污自焚身亡,引發「茉莉花革命」全國示威,執政23年的本.阿里翌年被迫下台,並成為其後「阿拉伯之春」的導火線。

自焚前拍片 「今天發動革命」

32歲的佐爾吉是卡塞林私營電視台記者,他自焚前於社交網站facebook上載片段,批評當局在「茉莉花革命」後未有兌現承諾,亦沒改善失業問題,卡塞林居民已無法維持生計,「今天我要發動革命,我會在20分鐘後自焚,或許這樣,政府會注意到卡塞林。」佐爾吉自焚後被送院,不久後證實死亡。

佐爾吉自焚觸發示威者同日晚上上街,於卡塞林市內主要街道設置路障和焚燒車胎,警方發射催淚彈驅散。佐爾吉的葬禮前日下午舉行後,晚間再有示威者到省長辦公室外集會,並再次與警員衝突,警方需發射催淚彈,東部城鎮傑比尼耶納和北部的泰布勒拜亦發生示威。

經濟衰落恐襲頻 政局漸不穩

突尼斯全國記者工會發聲明,直指國民生活艱難及缺乏希望,當局亦未有打擊貪污,令佐爾吉以死抗議,將考慮發起示威或罷工。

突尼斯在「茉莉花革命」後轉型為民主政體,兩度順利舉行大選,被西方視為「阿拉伯之春」少數成功例子,突尼斯「全國對話大會」2015年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然而突尼斯近年經濟增長緩慢,且集中在首都突尼斯城,其他地區民生遲遲未見改善,失業率和通脹高企,國內更發生多次恐怖襲擊。不少國民因此對政治失望,今年5月的地方選舉投票率更只有33.7%。地方選舉亦導致執政聯盟內部勢力平衡改變,引發總統埃塞卜西及總理沙赫德的權力鬥爭,令政局漸見不穩,恐致當地民主逐漸倒退。 ■法新社/路透社/美聯社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