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字裡行間】救人助人之作

2019-01-01
■明湖居美人絕調圖。 作者提供■明湖居美人絕調圖。 作者提供

黃仲鳴

記得初識《老殘遊記》和知道劉鶚這個人,是小學五年級時,學校自編國文課本,其中有篇是摘自《老殘》第二回「明湖湖邊美人絕調」,讀後癡迷不已,什麼「餘音繞樑,三日不絕」、「三月不知肉味」、「大珠小珠落玉盤」等詞語,都是那時學來的。

後來買部書來看,還不知什麼是「政治小說」,只覺劉鶚行文清爽、絕不枯燥,影響我甚深。其後,看了胡適的評述:

「《老殘遊記》最擅長的是描寫的技術,無論寫人寫景,作者都不肯用套語濫調,總想熔鑄新詞,作實地的描畫。在這一點上,這部書可算是前無古人了。」

這批評確是得當。那「不肯用套語爛調」七字,成為我寫作的座右銘;未能「熔鑄新詞」,就老老實實、平平白白的寫出來。方今學子讀書少,連陳句也寫不出來了,遑論新詞;就算寫了出來,不見平白,只見「高山滾鼓」,「不通不通」也。中文之低落,難為我等教寫作的老師。

劉鶚並非專職作者、多產作家,不似吳趼人和李寶嘉之輩,他寫《老殘遊記》,實是「救人助人」之作。據說,他有一朋友連夢青,因事受株連被清廷追緝,避難上海,生活艱苦,迫賣稿維生;但仍不解其困。劉鶚得知,於是寫了《老殘》相贈。連夢青售給商務《繡像小說》刊登。

劉鶚其時已四十八歲,對國事有無窮的感慨,乘機草之入文,想不到為助他人,將胸中塊壘傾之而出;尤其是對官場百態更鐵筆凌厲,在第十六回文後,他自評說:

「贓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蓋贓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為非;清官則自以為我不要錢,何所不可,剛愎自用,小則殺人,大則誤國。吾人親目所睹,不知凡幾矣。......歷來小說皆指贓官之惡,有指清官之惡者,自《老殘遊記》始。」

寫贓官,入木三分;寫美人,看之魂奪,如第二回的王小玉:

「瓜子面皮,相貌不過中人以上之姿,只覺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半低蚗Y出來......方抬起頭來,向台下一盼。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裡頭裹茖滮Y黑水銀,左右一顧一看,連那坐在遠遠牆角子裡的人都覺得王小玉看見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說,就這一眼,滿園子裡便鴉雀無聲,比皇帝出來還要靜悄得多呢!連一根針掉在地下都聽得見響!」

我對學生說,上文若干詞語現今已用得頗濫,不宜再學。但劉鶚當年用來,讀之無不眼睛一亮,當然包括讚之不絕的胡適。

至於寫景,同樣「引人入勝」,這裡不再「劇透」,讀者諸君,快快取書一看,當知吾言不謬。可嘆有學生在師命難違下看了,竟說:「不好看,悶極。」連描寫美人也覺「悶極」?問可明白否,答明,但難以領略其妙云。

嗚呼!夫復何言哉。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