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單孔機械手 開刀無傷口

2019-01-14
研究團隊示範使用多臂機械人模擬替傷口縫針。受訪者供圖研究團隊示範使用多臂機械人模擬替傷口縫針。受訪者供圖

中大完成臨床研究 證系統可深入人體刁鑽位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微創手術近年發展迅速,日後患者所受的「皮肉之苦」可望減輕。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完成全球首項多專科「單孔微創機械人手術系統」臨床研究,結果證實系統可以深入人體內難以到達的位置,包括進行複雜的耳鼻咽喉手術,做到更精準治療。患者完成治療後,傷口僅約3.5厘米,甚至無表面傷口。研究團隊希望將系統引入本港作臨床應用,讓更多病人受惠。

傳統的機械人系統設有4支機械臂,分別控制手術工具和腹腔鏡,並經約如鉛筆粗幼的4個小孔,放入病人體內。

360度旋轉 可伸延24厘米

隨茯鴔瑑o展,最新一代的機械人微創手術系統可進行僅造成單一傷口的單孔微創手術,直徑約2.5厘米的手術系統只需經一個單一切口或口腔和肛門等天然孔道,便可把3支手術工具及一個三維高清鏡頭放進病人體內,最深可伸延至24厘米的位置,更可作360度旋轉。

中大醫學院於2016年至2017年間,於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泌尿外科及結直腸外科分別進行21宗、20宗及22宗單孔微創手術的臨床研究,結果證實可以深入人體內難以到達的病灶位置精準治療,63個患者全部沒有出現嚴重併發症。

可入鼻咽喉窄位靈活動刀

中大醫學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助理教授陳英權指出,新系統高靈活性的機械臂可以深入以往較難到達的位置,例如鼻咽、喉及下咽部,讓外科醫生在狹窄的空間內,透過手術工具及鏡頭更靈活地切除微細的神經血管結構。

他相信,技術的提升能夠提供一個平台,協助開發嶄新的微創方式處理病例,以促進患者康復及將併發率降至最低。

有患者分享手術後傷口細小得幾乎看不見,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結直腸外科組教授吳兆文解釋,傳統微創手術需要開至少4、5個傷口,其中一個傷口的大小更需要4厘米或以上,以拿取標本,至於單孔機械人手術只利用一個切口,故患者只會有一個直徑約3.5厘米至4厘米的傷口,「若機械臂經天然孔道進入人體,部分患者更有機會沒有表面傷口。」

吳兆文表示,新一代單孔微創機械人已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認可,中大完成臨床試驗後已交還儀器,暫未有確實引入日期。他說,本港已擁有熟悉新系統的醫療團隊,若引入本港可立即投入應用。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