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粵委員論灣區 獻策青年雙創

2019-01-27
■廣東省政協第十二屆二次會議開幕現場。中新社■廣東省政協第十二屆二次會議開幕現場。中新社

倡規劃居住升學就業措施 助港青北上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胡若璋、敖敏輝 廣州報道)昨日,廣東省政協第十二屆二次會議在廣州舉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相關話題成為熱話,不少提案都提到,要帶動港青特別是香港青年企業家、創業人員更有效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促進大灣區有效提升適合優質人才創業環境。

同樣關注港青北上話題的廣東省港區政協委員、霍英東集團副總裁霍啟山以及廣東省港區政協委員、香港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郭基煇聯合提案,再次聚焦香港青年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霍啟山透露,去年下半年,香港廣東青年總會聯同明匯智庫就香港青年赴廣東升學、就業、創業情況進行深入調研發現,近六成的香港受訪者表示知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計劃,接近半數的香港受訪者認為大灣區的發展會為香港帶來機遇。

但與此同時, 缺乏人脈拓展業務、不適應內地生活環境和在內地獲得教育文憑在港缺乏認受性等,是他們融入國家發展的主要障礙。

除此之外,霍啟山建議兩地政府應推出相應的住房政策,為港青北上解決後顧之憂。例如,香港政府與內地地方政府協同進行土地規劃和開發,以內地的形式招標,運用香港的模式作為住房及社區配套的規劃,為香港居民建造青年公寓及人才公寓。

其次,進一步放寬香港居民在廣東地區購房限制,在購房資格、按揭貸款等方面給予香港居民放寬的待遇。第三,為香港居民移居大灣區內地城市提供購房和租房的補助與津貼。

借知名高校吸引人才

香港中國商會創會會長陳丹丹則指出,大灣區內地城市人才教育基礎薄弱,當前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率較低,創新人才對產業發展的貢獻相對不足。此外,內地多個城市出現「搶人大戰」,這一情況也給大灣區人才引進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陳丹丹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過去幾年來,自己參與發展了香港中國商會牽頭組織的「紫荊谷創新創業中心」,主要以服務香港青年和中小微企業主為主,包括港澳台僑年輕一代和內地創業青年。

她認為,或許可以借助大灣區內諸如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這樣在全球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科類學府,構建大灣區人才一體化,打造國際化眾創空間和孵化器,吸引和集聚更多高層次國際人才在大灣區創新創業,為大灣區的發展添磚加瓦。

亟需深化交流項目

廣東省政協委員、團省委副書記張志華今年再次就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交流合作建言獻策。他在《關於加強粵港澳青少年交流平台建設》的提案中指出,在青少年交流方面,港澳與內地青年交流很頻密,但活動規模較小,資源分散,未形成合力。交流方式較為單一,以參觀考察為主,深層次交流項目缺乏。

在實習方面,珠三角有高達1.9萬港資企業,但過往實習計劃對在粵港資、澳資企業和在港澳的中資企業實習崗位挖掘不足。推動港澳青年融入灣區建設的配套服務亦存在不足。

據統計,港澳青年參加交流實習項目之後,能留在內地創業就業的比例低於5%。居住、教育、就業創業等方面的政策不完善,在粵發展缺少配套的「港人港味」綜合服務,都給香港青年帶來陌生感。目前有52萬港人在粵工作定居,配套公共服務需求亟待完善。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