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神州綠動 > 正文

變糞為金 豬肥筍嫩

2019-02-23

重慶榮昌推種養循環 解畜禽污染麻竹缺水

重慶榮昌曾是全國仔豬外銷「第一縣」,畜牧產業集群規模超過百億元,就業人數佔總人口的60%。然而,快速發展的畜牧業同時帶來不可避免的「副產品」:當地畜禽糞便一年就近10萬噸。一邊要吃肉,養殖大區在仔豬和生豬供給上不能滑坡;一邊要防治畜禽污染,創造健康生態的人居環境。怎樣才能在享受香噴噴的豬肉的同時,又能對養殖所帶來的污染作針對性的處理?香港文匯報記者近日來到重慶榮昌縣,了解畜牧大區的治污秘方。

■文、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孟冰 重慶報道

「在我們榮昌,豬糞可不是污染源,是黃金一樣稀有的資源。」榮昌區委一名工作人員把香港文匯報記者帶到當地生產竹筍聞名的重慶包黑子食品有限公司,該公司實行獨具一格的「豬-沼-竹」循環農業模式,既解決了竹筍生長期缺水的難題,也使養豬場的養殖污水得到回收利用,通過這種方式種出的麻竹筍畝產達到了3,000至4,000公斤,比過去翻了一番。

筍農抗天旱 豬糞作沼肥

該公司董事長、人稱「包黑子」的包傳彬提起他的麻竹和生豬如數家珍。「從2002年開始,國家對種植麻竹的農戶實行政策補貼。當時我正準備回鄉投資,就開了這間公司,並承諾收購農戶的麻竹。」

誰知,公司剛起步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大天乾(天旱),當年要到9月14日,重慶才下了入夏以來第一場雨,生命力頑強的麻竹雖然活了不少,但也嚴重減產。

「我必須探索如何應對天乾。」包傳彬為此查閱資料,發現一個叫吳遠農的農民,麻竹產量比其他農戶多一倍,即使在天乾年份也未見明顯減產。

包傳彬立即上門求教,原來吳遠農養了10頭豬,豬圈下挖了10個糞坑,糞水通過坑道自流到麻竹地裡。吳遠農告訴包傳彬,麻竹喜好「高溫高濕大水大肥」,用沼氣滋養過的麻竹長得壯,還省掉了肥料錢。

受到啟發,包傳彬動起了腦筋--修豬場,建沼氣池,裝管道,並開始琢磨「豬-沼-竹」 糞肥供給的科學配比。幾經探索,他總結出一畝麻竹配一頭豬的模式:一片三五百畝的竹林,適合配建一個存欄量三五百頭的養豬場。

筍殼製飼料 餵養優品豬

這一模式很快得到了推廣。一次,包傳彬得知一名叫周安能的村民家裡養了200頭豬,由於糞便污染不知如何處理,本打算放棄養殖。包傳彬立刻上門找他,「你像我這樣建沼氣池,沼液給我,你繼續養豬不用改行。」周安能建好沼氣池,把沼液輸送到包傳彬的麻竹地。解決了糞便污染,他擴大了養殖規模,今年賺了10萬多元。不少養豬的鄰居紛紛效仿周安能,與包傳彬簽約建沼氣池。

為了穩定原料供應,包傳彬後來自建5個豬場,分散在麻竹密佈的山坡。糞水經沼氣池發酵後,沼液順地勢由管道自然流到坡下的麻竹地,實現了精準灌溉。麻竹從此不再用化肥,竹葉深綠油亮,竹筍個大脆嫩。而麻竹筍加工剩餘物製成優良植物蛋白飼料,也可以當做豬飼料,飼養出生態優良的生豬。

養豬兼種竹 治污兼增收

「包黑子」是想保障竹筍原料的穩定供應而「陰差陽錯」地養起了豬,而重慶日泉農牧有限公司是先養了豬後又種了麻竹--這是中國西南地區目前規模最大的生豬養殖龍頭企業,年出欄生豬15萬頭、有存欄能繁母豬6,000頭。這裡年產糞污約28.9萬噸。

該公司總經理尹平安說,為了解決好豬糞污處理問題,在種植麻竹之前,他們什麼招都用過。初期公司投入500萬元建污水深度處理系統,定期清運糞污給有機肥廠,但一來消納能力有限,二來算算賬還是自建管網,把糞污作為肥水灌溉最划算。恰好,麻竹的特點就是對肥水的需求量大,消納糞污能力更強。所以,在經歷種藍莓、種蔬菜的嘗試後,公司把目光鎖定在麻竹上。

榮昌區委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榮昌是西南地區最大的麻竹產區,榮昌豬是世界八大優良種豬之一,這兩大產業是當地支柱產業,佔農村經濟總量六成以上。以前,二者並無關聯,我種我的竹,你養你的豬,而豬糞成為兩大支柱產業中間的橋樑。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