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終於出台,在5.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近7,000萬人口,人均生產總值達21,750美元,「9+2」城市群、四大中心城市的定位越發清晰。無論衣食住行,或是醫療、就業、教育等民生關注問題,都一一覆蓋。摩根士丹利預計,到2030年,大灣區的經濟總量將翻一番以上,達到3.2萬億美元至4.1萬億美元,超過英國的經濟規模而相當於全球GDP第五大經濟體。如此鴻文巨構,洋洋灑灑2.5萬字的《綱要》,香港文匯報記者選取了一些最「貼地」的部分,來告訴大家大灣區規劃綱要「關你咩事」。 ■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曉菁、殷考玲
投資機會更多 澳門都有股市
《綱要》直接支持廣州建設區域性私募股權交易市場。這意味着投資者將有更多機會,通過股權交易市場投資大灣區內有潛力的初創企業,成為「獨角獸」初創企業的股東之一。曾經有研究稱,2024至2027年間,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私募股權投資市場。同時,《綱要》亦支持香港私募基金參與大灣區創新型科技企業融資,允許符合條件的創新型科技企業進入香港上市集資平台,這也意味着日後會有更多大灣區的創新型科技企業可以來港交所掛牌。
港交所、香港證監會和內地監管部門為了兩地金融產品的互聯互通,已陸續開通了「深港通」、「滬港通」、「債券通」,但這些還不夠,今後除了港股和A股,澳門也會有股市了!《綱要》稱要在澳門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綠色金融平台、中葡金融服務平台等等。可以想像,未來大灣區內的投資機會更多。
跨境理財通 冀3年內有成果
《綱要》提及,有序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為擴大粵港跨境投資產品便利程度,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昨日接受無綫電視訪問時表示,正與內地商討「理財通」,可以互通買賣對方的理財產品,希望2022年前有成果。
劉怡翔稱,「理財通」可互相買賣對方的理財產品,希望類別夠多,相信初期有入場門檻,投資者要有一定資金。至於可購買的理財產品,除基本產品外,亦涉及衍生工具、貨幣、基金、ETF等。他又指,同時與內地商討讓港人在本港銀行開設內地戶口,以及擴大香港電子錢包在內地的使用範圍。
目前,兩地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已隨着「滬港通」、「深港通」和「債券通」的陸續啟用而不斷擴充,按照《綱要》提出的目標,日後三地金融市場將更進一步開放,無論身在三地哪一處,投資都會一樣便利。
跨境機動車保險 配合車輛跨境行
粵港兩地車牌「一牌難求」日後或不再存在,本港汽車未來能隨便進出大灣區,對出入境口岸的進出也將進一步放寬,有望所有口岸自由進出!《綱要》稱,會研究制定香港單牌機動車進入內地行駛的政策措施,允許兩地牌機動車通過多個口岸出入境。簡而言之,在較偏遠地區的車輛無需長途跋涉,趕往深圳灣口岸、皇崗口岸等再集中北上。隔岸相對的澳門單牌「含金量」相對低一些,只提出進出橫琴的政策措施,並研究擴大澳門單牌車在內地行駛範圍。
更值得一提的是,《綱要》支持粵港澳保險機構合作開發創新型跨境機動車保險,或意味着日後在內地、香港或澳門也能購買涵蓋三地的車輛保險了。
醫療「保險通」 跨境理賠更簡便
香港的醫療保險產品豐富、同等保額賠償金額更高,內地逾千家醫院獲香港險企認可,近年不少內地人來港購買醫療保險產品。惟他們購買保險產品需親身來港簽單,而且理賠過程繁複;加上由於是跨境結算,需要面對匯率問題。而且一旦發生糾紛要訴諸法律,但香港的保險合約不受內地法律保護。
本港保險業界有聲音希望研究類似「滬港通」和「深港通」的渠道,開設「保險通」以便利內地人購買本港的保險產品。就此《綱要》提及,在符合法律法規及監管要求的前提下,支持粵港澳保險機構合作開發創新型跨境醫療保險產品,為跨境保險客戶提供便利化承保、查勘、理賠等服務。同時,支持符合條件的港澳銀行、保險機構在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設立經營機構。
日後有關措施落實後,意味着內地客戶在大灣區即可購買香港醫療保險,毋須跨境簽單,而且保單查詢、理賠手續也將更加簡便。
北上創業有補貼 就業更寬鬆
創業不易,將來香港創業者也有機會納入當地創業補貼扶持範圍,得到資金上的支持!在內地畢業的香港學生雖直言內地就業機會多,卻也抱怨就業和生活十分不便,《綱要》稱會完善有利於港澳居民特別是內地學校畢業的港澳學生在珠三角9市就業生活的政策措施,希望更多的應屆畢業生能找到心儀的工作。
另一邊,內地被稱為「金飯碗」的公務員工作將變得更加激烈。《綱要》正在研究港澳居民中的中國籍公民依法報考內地公務員工作,也鼓勵港澳居民中的中國籍公民依法擔任內地國企職務。覺得香港學生太調皮的中小學教師,也能考慮未來到廣東省考取教師資格並任教,比較下兩地學生的區別。
中國版「常春藤」 送子女入名校
北上就能攻讀「常春藤」名校?這可能不是做夢,大灣區欲引進世界知名大學和特色學院,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屆時不僅是灣區內的學子,可能全國甚至東南亞地區的學生都會來大灣區上學。
因為父母北上工作,而擔心被耽誤學業的子女也有更多的選擇機會了。《綱要》鼓勵粵港澳三地中小學校結為「姊妹學校」,在廣東建設港澳子弟學校或設立港澳兒童班並提供寄宿服務。在珠三角9市工作生活並符合條件的港澳居民子女,還有機會和內地居民享有同等接受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的權利。更靈活的是,即使在內地讀書,他們也能有權利選擇是否參加內地高考。
留港讀工科都有錢途 唔只係神科
自深圳崛起後,香港的科創能力已一再被質疑,「香港科技已死」的論調不在少數,香港學子只望「讀醫」、「讀Law」。這次《綱要》直接指出,本港的物流及供應鏈管理應用技術、紡織及成衣、資訊及通信技術、汽車零部件、納米及先進材料等五項技術處於領先地位,會支持香港科學園和數碼港建設研發中心。不想離開香港、還在迷惘學什麼的準大學生,可以考慮向這些方向發展。
已經攻讀這類專業的畢業生也不用擔心有技術無前途,大灣區內亦會提供技術轉化為產品的服務,建設一批面向港澳的科技企業孵化器,為港澳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先進技術成果轉移轉化提供便利條件。
「一卡通」行大灣區 勁過八達通
港人生活早已離不開「八達通」,大灣區內的居民可能會迎來「一卡通」的出行模式。這幾年高鐵和港珠澳大橋的建成,都是不斷致力完善灣區內的「一小時生活圈」。《綱要》稱會推廣「一票式」聯程和「一卡通」,令區內實現零距離換乘、無縫化銜接。可以設想,以後在大灣區內乘坐城際鐵路、巴士、地鐵,都能用一張「一卡通」自由換乘,無需再頭疼提前規劃好路線,省去分別買船票、高鐵票、跨境巴士票等麻煩。
放心打爆機 手機再冇漫遊費
北上要放棄心愛的手遊?降低漫遊費可能是最貼地的一項措施了,將來有望開展取消粵港澳手機長途和漫遊費的可行性研究。北上遊玩時就再也不用糾結買哪一種類的SIM卡,還是租借WiFi蛋了。更好的是,大灣區內的熱點區和重點交通線路都能免費無線上網,不用擔心自己的手機流動數據不夠用。不過對於港人來說,更期待可以於內地上fb、IG及WhatsApp。
佛山
範圍:3,875平方公里
GDP:1,253億美元
人口:750萬
肇慶
範圍:15,006平方公里
GDP:302億美元
人口:406萬
江門
範圍:9,554平方公里
GDP:348億美元
人口:454萬
中山
範圍:1,770平方公里
GDP:464億美元
人口:323萬
澳門
範圍:29.2平方公里
GDP:447億美元
人口:64萬
珠海
範圍:1,696平方公里
GDP:323億美元
人口:168萬
深圳
範圍:2,007平方公里
GDP:2,830億美元
人口:1,190萬
惠州
範圍:11,159平方公里
GDP:495億美元
人口:478萬
東莞
範圍:2,512平方公里
GDP:991億美元
人口:825萬
廣州
範圍:7,436平方公里
GDP:2,846億美元
人口:1,404萬
香港
範圍:1,104平方公里
GDP:3,193億美元
人口:737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