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詹漢基)對柏金遜症患者、中風病人而言,想要穩妥地拿起一杯水已是困難重重。為協助因病而手震的患者,理工大學有碩士生團隊利用相機、手機等儀器的穩定器原理研發出「補杯」,讓病人毋須假手於人亦能平穩地端起一杯水。該發明屢獲世界性獎項,未來或能批量生產,惠及更多病人。
「補杯」是理大職業治療學碩士學位課程4名應屆畢業生的發明,名為「Cupensator」,意為照顧患者康復需要的杯子。
團隊成員曾湘雯表示,不少患者因手震而無法喝水甚至進餐,而市面缺乏幫助進食的器具,他們從相機、手機等儀器的穩定器獲得靈感後,自主研發出廉價實用的器具協助患者喝水。
「補杯」是個可以容納杯子的手握支架,主要由三個大小不一的塑料環組成,並由兩對交叉的軸承連接,故三個環可以獨立運動;架在內環的杯子因具有重量而維持平穩,中環和外環則因軸承而減少因手震帶來的外力。
平穩掛起飲料 做洏i騰出手
「補杯」不僅適用於患帕金遜症、靜止或突發性震顫的患者,它同時也走「通用設計」的路線,用家除了可以將其扣在助行架、輪椅,更能安裝在汽車椅背,方便用家騰出雙手,將飲料平穩地掛起。
團隊表示,內環具有斜度,大小剛好可以卡住市面連鎖咖啡店大部分的咖啡杯。經過多次實驗,證明「補杯」縱使在1:10的斜坡上,也能夠減少液體溢出的情況。
從構思到成品,歷時只有短短半年,然而團隊在過程中邀請真實的病人參與,並經過無數次改良,發展出最終的成品。團隊成員盧卓朗表示,產品最初誕生於車房,採用兩環設計,只用粗水管切割而成,製作粗糙而且「土炮」,防震性能有待提升。
在第二代的產品中,團隊改用3D打印技術,採用三環設計,杯嘴突出,並加上兩個手柄,用家可以雙手握住,使用時較為安心和方便。
團隊成員哈穎瑤表示,由於團隊4人並非念工程出身,缺乏機械相關知識,在設計時也遇到不少困難,幸得系內教授、導師指導,並得到理大工業中心在3D打印技術等方面的支援,最終製造出提升患者生活素質的產品。
屢獲殊榮 持續改良研量產
上述發明除了在校內獲得好評,更在去年的第十二屆「世界大學生創新挑戰賽」獲得設計組銀獎;同年底也在第三屆「傅利葉」杯中國康復人創意大賽中,榮獲亞軍。
團隊成員李亮邦透露,現時已經有醫療康復產品生產商對「補杯」感興趣,若批量生產,未來或能以約100元在市場推出。團隊現正進一步研究,希望將手柄改為摺疊式,方便用家攜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