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專題 > 正文

【聚焦兩會】設基金助科企 人才資歷互認

2019-03-08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團舉行小組會,審查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 記者黃洋港  攝■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團舉行小組會,審查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 記者黃洋港 攝

代表倡善用灣區資源 轉化研究成果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周曉菁 兩會報道)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香港代表團昨晨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小組會,審查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各代表再就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言,涵蓋創科、資歷互認、航運、中醫藥發展等。有代表建議充分利用灣區內的科研資源,強化技術研究和成果轉化;設立專項基金鼓勵生產企業透過創新科研升級轉型;大灣區內的專職培訓、資歷架構互認自動化等,希望協助香港市民以至整個香港把握國家發展機遇。

創科發展仍然是討論的焦點。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朱葉玉如代表發言指,大灣區有很好的科研和轉換基礎,匯集了大量優秀人才,建議充分利用灣區內的科研資源,根據需求進行佈局,強化技術研究和成果轉化,又建議香港推動健康老齡化研究,加強重大疾病防治,共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

研健康老齡化提升生活

行會成員葉國謙代表表示,在經濟結構性轉型下,創新科技產業定是重點。大灣區的一大亮點亦是創科,而特區政府積極參與規劃,令香港可以發揮自身所長。他強調,大灣區規模遠超香港,香港不能只靠自己,要在未來大灣區發展中,互利共贏。

有代表則提到吸引創科人才的建議。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洪為民代表表示,相比美國矽谷有一半的科技人員是亞裔,大灣區則99%都是中國人,他認為要發展世界一流的灣區,就必須創造一個國際人才宜居宜業的環境,吸引國際人才補足缺口。

陳振彬代表指,大灣區人才可產生互補作用,建議區內的專職培訓、資歷架構互認自動化,讓人才可到大灣區發展,作技術交流,又提到要便利港人投身灣區發展,包括優化「回鄉證」,在大灣區先行先試,以處理銀行開戶等日常生活事務。

明確優惠政策吸引港青

香港工商總會主席王庭聰代表表示,大灣區的最新稅務措施,讓一些想到大灣區發展的人放下心頭大石,但企業或創業的年輕人希望看到更多明確的優惠政策,如設立專項基金鼓勵生產企業透過創新科研升級轉型等。

他續說,要重點做青年的工作,鼓勵青年到內地讀書、發展,就需要明確的政策措施,說明港青內地發展的學歷對接、工作前景等問題。

新社聯理事長陳勇代表表示,去年兩會至今,中央以平均每一兩個月就推出惠港利民的政策措施,如青年人的創業租金補貼、科研資金過河、稅務安排、港人內地居住證等,令大家倍感鼓舞,將更好地運用香港所長,貢獻國家包括大灣區三地人民所需,並協助青年人透過奮鬥,有奔頭,有希望,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會長蔡毅代表在大灣區港口航運發展上提出多項建議,包括建議香港與廣東省合組粵港港口航運物流統籌協調局,在港航佈局、分工、資源共享等作協調;使香港成為高端航運服務業如船舶管理和租賃、船舶融資、海事保險等的聚集地和最佳選擇地;建議香港吸引相關人才;進一步落實CEPA系列協議,推進投資便利化等。

簡化中藥註冊銷往灣區

百成堂集團主席李應生代表建議大灣區內可實施在港註冊的中成藥,只通過簡化註冊等方式進入大灣區銷售,促進兩地中藥行業的發展,提高本港廠房標準化生產水平,令灣區內居民同享健康生活。

香港菱電發展有限公司主席胡曉明代表表示,大灣區是香港再次騰飛的機會,香港一定要利用好「一國兩制」的優勢,融入國家發展,為國家、大灣區及香港的未來作出貢獻。代表回港後亦要積極宣傳推廣大灣區,讓港人、尤其是年輕人利用好大灣區政策,一展所長。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