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專題 > 正文

【應對壓力】減稅降準振經濟 添民企「抗疫力」

2019-03-08

除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外,不少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都關心到國家整體經濟形勢 ,並提到中央政府扶持中小微企的措施,認為有助短期應對經濟下行壓力,而長遠還要深化體制改革。

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回顧,2018年是外部環境錯綜複雜的一年,中央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經濟方面不盲目追求高增長,而是保證經濟的高品質發展。

他強調,實體經濟是國家發展的核心,而中央政府提出降稅、借貸等各類措施,支持中小微民營企業,為中國經濟發展增添助力。

長遠深化體制改革

積金局主席黃友嘉代表表示,是次的報告對國家經濟轉型和國際間的變化有危機感,同時提出了相應措施令大家更有信心面對。他認為,面對經濟下行壓力,長遠要深化體制改革,短期則應減稅降費,扶持中小企。

他續說,報告有強調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係,反映政府考慮到如何釋放市場力量。他建議要改善供給側的轉型,而醫療、藥物、食品都是有需求、可發展的產業。

招商局集團董事李引泉代表認為,政府工作報告中「加大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力度,釋放的資金全部用於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較難做到,可將「全部」改成「主要」。他還指出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建議中小城鎮建設需更加注重集約高效利用土地資源。

飛達帽業集團副主席顏寶鈴代表發言時亦提及扶持中小微企。她說,中小企融資難,90%小微企業無法貸款,而稅務負擔重、成本高、環保罰單多,也令業界更難發展,有需要扶持中小微企。

在精準扶貧方面,她指部分已脫貧的人口,教育水平不高,並無真正的脫貧能力,建議應「授人以漁」,教貧困戶簡單的種植養殖業,甚至建立有機種植品牌,讓他們收穫金山銀山的同時,亦可享綠水青山。

部分代表就關注到外資及海外投資問題。前立法會金融界議員吳亮星代表指出,中國未來將通過適當的讓利減稅,改善外資投資者的生活條件與環境,從而吸引外資,顯示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

規劃海外投資發展

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代表表示,去年保護主義抬頭,加上中美經貿摩擦,中國企業「走出去」面對更多挑戰,包括有個別企業缺乏對國際形勢的認識,貿然投資易產生矛盾和衝突,影響國家形象。他建議要做好規劃及風險管控預案,促進海外投資持續健康發展。■香港文匯報記者歐陽文倩、周曉菁 兩會報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