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代表倡河套試點自由跨境

2019-03-16
■從深圳河遠眺香港落馬洲河套地區。 香港文匯報記者郭若溪 攝■從深圳河遠眺香港落馬洲河套地區。 香港文匯報記者郭若溪 攝

促進資金人才便捷流動 港人港企實行港稅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若溪 兩會報道)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與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有關的話題持續升溫。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市長陳如桂提出,希望中央支持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探索實施特殊的科技創新管理制度和國際合作機制,促進人員、資金、技術和信息等創新要素跨境便捷流動。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姚祖輝表示,香港有關部門不應一味墨守成規,應主動與廣東溝通,爭取在落馬洲河套地區試點創科資金、人才自由流動和港人港企實行港稅等。

2017年1月,港深兩地政府簽署《關於港深推進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的合作備忘錄》,明確將港方落馬洲河套地區建設成「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深圳則將福田保稅區和包括福田口岸、皇崗口岸在內的河套C區組成深方科創園區。

兩年多以來,深圳不斷加速合作區建設,截至目前,首批23個國際一流科研項目正在安排落戶,今年將全面啟動建設。今年年初,香港計劃撥款200億港元用於落馬洲河套地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建設。2月,包括香港科技大學創新項目在內的11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

港科大推項目對接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朱葉玉如透露,香港科技大學在深圳的佈局正從虛擬大學園延伸到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科大將會利用此前學校對師生做科技研發、產業應用方面的機制體制及經驗,大力推動項目對接和產業落地。位於河套的創新項目落地在福田保稅區長富金茂大廈,共設3層樓,將分別進行教學、創業孵化、與企業對接科研轉化。」

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承擔了兩地制度創新探索的任務。陳如桂提出,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要在科研人員的出入境、科研物質通關、科研資金流動、新技術應用等方面先行先試,以國際合作開展基礎研究,努力把合作區域打造成為創新要素流動最便捷、創新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

陳如桂建議,圍繞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的難點,希望中央支持深港在邊界地區共建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國際開放創新的先導區,探索實施特殊的科技創新管理制度和國際合作機制,促進人員、資金、技術和信息等創新要素跨境便捷流動,為中國更好地融入全球的創新網絡、搶佔科技產業發展的制高點探索新路。

「讓人才、資金、創新要素在河套地區實現高效流動,是推進深港科創合作的重要突破口。」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勇提出,在「一國兩制」框架下,河套地區可對內地與香港之間的人員、貨物、資金、信息等要素的跨境流動作出特殊安排,簡化簽證申請及限制,推進自助通關和無障礙通關,推進貨物進出程序簡化及免關稅。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張俊勇亦表示,香港想把河套發展好,首先就要解決互聯互通的問題,要保證人才是無障礙的交流、保證資金是有無障礙的跨境,以及對技術的保護和產品的自由跨境流動。「粵港澳大灣區是先行先試的特區,河套就是特區中的特區,是更加特別的地方。」張俊勇說。

倡「一攬子」自貿區政策

「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應施行最大的開放政策。」全國政協委員朱鼎健建議,允許這一帶實行「一攬子」自由貿易試驗區政策,包括讓區內工作的香港和外籍人才都可享受稅後財政補貼;設立科研樣本綠色通道;構建與國際接軌、有利於激發人才創造的體制機制。

姚祖輝建議,應將中小企業工業園納入合作區,實現「研」、「產」一條龍;進一步推動與深圳合作,發揮香港科研資源優勢,及深圳開發、生產優勢,令河套區成為兩地科研成果轉化的核心基地之一。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