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人民政協 > 正文

推文物考古類期刊國際化

2019-04-04
■馬蕭林(後排右三)參加河南博物院首屆兒童專題繪畫藝術展開幕式暨頒獎儀式 。■馬蕭林(後排右三)參加河南博物院首屆兒童專題繪畫藝術展開幕式暨頒獎儀式 。

「作為考古工作者,我一向是個享受安靜的人。」馬蕭林說,從上世紀90年代初入行至今,自己的每一步都是按興趣在走。大學本科選擇歷史系文博專業,讀研時選擇新石器時代考古方向,畢業時分配到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後去澳洲留學,雖辛苦,但卻是最快樂、學術進步「神速」的幾年。

2017年馬蕭林開始執掌河南博物院,生活越發繁忙起來。「也是忙中偷閒,周末到辦公室看書,寫文章。」馬蕭林說,成為政協委員之後,他更是履職盡責、不敢懈怠,把在開會、調研中遇到的問題,產生的想法都認真記錄下來,從中提煉出了不少接地氣的提案。比如針對「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這一大課題,馬蕭林提出在文物考古界,應該盡快推動文物考古類期刊「走出去」。馬蕭林認為,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需要加快推進文物考古類期刊國際化。

據馬蕭林介紹,從1921年開始,中國現代考古學已走過了近100年的發展歷程,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文物考古學體系,為研究中華文明的起源、形成與發展,為豐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但是,中國文物考古類期刊面臨「走不出去」的困境。據統計,在公開發行的33種文物考古類期刊中,發行有外文版的只有3種,而且為不完全集刊,造成中國文物考古的國際影響力嚴重不足。馬蕭林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究其原因,語言不通是讓世界認識中國古代文明成就、讓世界了解中國歷史的重要障礙。」

馬蕭林認為,解決這一問題,不僅要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物考古類外文期刊品牌,也要通過相關渠道定期發佈最新考古研究成果和考古發現;加快推進傳統期刊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推出數字出版產品,提升期刊的國際影響力和傳播力。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