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殷考玲)內地傳媒報道,「保險通」很可能成為繼深港通、滬港通及債券通後,另一個內地與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業務。《第一財經》引述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與現代產業研究所副所長余凌曲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利好下,三地保險市場互通是必然,但不會一下子全面放開,而是消費型或保障型的保險產品先放行,投資型的會逐步放寬額度,直到全部打通。
消費保障型產品或先行
報道引述中央決策層核心人士透露,金融幾大範圍之中,保險相對來說安全系數較高,並已有人提出「保險通」,而要落地必須在金融風險有效防控下推進。該核心人士又指,下一步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往前推進,整個開放度都會提高,但不同領域情況有別,其中金融市場可能是最需要審慎把握,一方面需要開放,一方面也需要充分把握。
余凌曲認為,內地保險業開放是大方向,沒有一個大國能在封閉的情況下把資本市場、金融體系發展起來,要先把管道建立起來,再逐步把水量放大。比如消費型和保障型保險產品不涉及資本項目收支,中國銀保監會和香港保監局簽一個備忘錄,承認兩地保險產品的監管就可以解決問題,最後內地保險體系與香港、國際實現接軌的情況下就可以完全放開。
今年2月公佈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在依法合規前提下,有序推動大灣區內基金、保險等金融產品跨境交易,不斷豐富投資產品類別和投資渠道,建立資金和產品互通機制。支持符合條件的港澳銀行、保險機構在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設立經營機構。
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也表示,現在三地保險市場互聯互通已經到了一個必要時段,尤其對消費者來說,理賠不受內地保險法的保護,承保也有很多問題,這個通道應該打開。
有助提升服務降收費
王國軍續稱,金融市場在國際上都是統一,例如保險機構在歐盟各國之間設分支機構、承保、理賠是沒有障礙,大灣區內打通後不僅可以解決低價保單問題,還可以通過互聯互通後把價格拉下來、服務提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