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路地觀察】給孩子自由的靈魂

2019-04-24
■在遊戲木工坊也是讓小朋友自由創作。 攝影:寧寧■在遊戲木工坊也是讓小朋友自由創作。 攝影:寧寧

湯禎兆

有天和太太談及,童年時印象最深的,一定不是讀書內容,而是遊戲的片段。我到街場踢波打波,她在加拿大時踏單車去摘花,不單是快樂的回憶,也影響了我們的性格構成。

我們談及社區的重要性,當中親切的鄰里關係、適當的共用空間、安全的自出自入範圍等,都可以給孩子自由的靈魂,令其有樂觀的性格、開放的心靈。現在的社區環境,家長愈來愈擔心街場不安全,孩子鮮有自出自入的自由。作為父母,唯有給他們不同的興趣班(我成長的年代,「足球興趣班」都是免費的,就是在球場跟隊踢),最重要不是學到技術,而是有適當社交,及培養到他對團隊的尊重及合作精神。

太太回想,加國的教育自然是自由,功課不多,但最重要是在自由的時間裡,有自由的活動。一輛單車,可以讓一個十二歲的女孩子,跨過街區,去到整個社區唯一的便利店,買杯果汁,喝後再出發,去到附近的大草原看花,或使勁點去遠一些的小山,找池塘去看看魚,爬爬樹。

那種暢快的感覺,一生難忘,形成其樂天的性格。一直喜歡和外國人打工的她,覺得他們的廣闊心胸,其實與種族無關,反而是他們的成長環境,令大家較少斤斤計較,作為員工也會好相處一些。

在香港,我們並非住在郊區,無法給孩子以上的環境。除了周末時多帶他們去郊外,就是平日讓他們多踏單車,玩硬地滾軸溜冰。孩子大了一點,就讓他們到社區中心,和鄰居的孩子玩玩。這些聽起來都不是實在的學習活動,但看茈L們的性格愈來愈開朗,就覺得非常足夠。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