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學科在一般人眼中可能是「無錢途」、「乞食科」;也有學者認為人文學科「清高」、不能媚俗,要與社會保持距離。不過渡言相信,人文學科並非封閉在象牙塔裡的玩物,她認為人文學科也有其實用價值,並積極思考如何才能將此價值「Sell(推銷)」給學生?
渡言在科大支持下,開辦了非常規課程「中國獨立電影」,以沒考試、沒論文報告作「招徠」,吸引對電影感興趣的學生修讀。課堂除了讓學生學習電影相關理論外,學生更能動手拍微電影,一嘗當導演的機會。
「傳統的人文學科,都有固定的教室,課堂模式以教授為主,單向授課。」渡言闡述自己的課堂理念指,希望學生能突破傳統的框框,「落手落腳」感受人文學科的魅力。
渡言提到,其中一組學生以香港的居住環境為主題,拍攝了籠屋、劏房的環境,更有學生假裝租客,實地「考察」。
她期望該課程除了能引發學生思考人文學科的價值,更希望能引起他們對社會議題的重視。
在課程最後,渡言和學生舉辦了一場「紅鳥電影節」,學生間互相觀摩作品,並由專業電影人評選並頒發不同獎項。其中一名獲獎學生為主修市場學的梅廷徽,渡言稱讚他為「有潛質」的導演,並鼓勵他將作品投到不同比賽。
一直以攝影為興趣的梅廷徽,受到了鼓勵,毅然「棄商從視」,去年畢業後直接加入電視台,至今從事拍攝及剪接工作,在新事業中探索未來的方向。■香港文匯報記者 詹漢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