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特稿】美圖轉嫁矛盾 借逆差挑貿戰

2019-05-24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日前舉行「中美貿易及中美關係:挑戰與前景」論壇,與會專家表示,美國政府挑起貿易摩擦,企圖遏制中國發展,正所謂「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從去年開始,美方部分政客在國際社會不停散佈「美國吃了虧,中國佔了便宜」的言論。與會專家認為,所謂的「鉅額貿易逆差」,不過是美國政府頻頻揮舞加徵關稅大棒、極限施壓的藉口。

「但凡懂點經濟學的人都知道,在談國際貿易的時候,不能從兩國間貿易逆差或順差來看問題,要從一個國家跟整個世界的貿易逆差或順差來看問題。最簡單來說,一個國家有貿易逆差,是消費太多、儲蓄不足等結構性問題造成的。」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說。

出口管制致貿易失衡

統計數據顯示,儘管四處加徵關稅,去年美國對全球商品和服務貿易逆差依然大漲12.5%,達到6,210億美元,創10年來新高。相關專家指出,以中美貿易為例,中方對美國高技術產品有需求,但受到美國的出口管制,這正是造成中美貿易失衡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據中美兩國商務部相關專家組成的統計工作組測算,美國官方統計的對華貿易逆差過去幾年年均被高估20%左右。而且美國政府引用的貿易數據只包括貨物貿易,未包括美長年保持順差的服務貿易。若將服務貿易也納入計算,並考慮中國加工貿易中進口成分等因素,美中貿易逆差實際上只有美國公佈的三分之一。

「21世紀以來,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美國高技術產業與傳統製造業各走各路,使經濟社會陷入了二元結構困境。傳統製造業競爭力弱,無法提供優質崗位,導致勞動參與率下降。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就曾用『經濟脫臼』形容這一表現。」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張運成說。

張運成認為,美國政府對中國的一系列動作實際是在「轉嫁矛盾」──正是因為國內結構性問題解決起來很難,才把危機轉嫁到國外,去外面「搶蛋糕」。 ■新華社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