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新城財經台與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合辦的「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年度論壇暨人民幣業務傑出大獎2019」,研討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的角色和發展。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出席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會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政府會與業界和內地相關部委探討擴大跨境人民幣資金雙向流通的渠道,鞏固及提升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地位。
出席論壇的嘉賓除了劉怡翔外,還包括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兼任教授及院長資深顧問陳家強、中聯辦經濟部副部長劉亞軍、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洪為民、香港銀行學會行政總裁梁嘉麗、香港城市大學MBA課程協理主任陳鳳翔、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大公報副總編輯韓紀文、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總經理張錦川,以及新城廣播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宋文禧。
劉怡翔:研擴跨境人幣雙向通道
香港現時作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提供多元化人民幣產品與服務。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出席論壇時表示,未來會與業界和內地相關部委探討擴大跨境人民幣資金雙向流通渠道,同時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機遇,以鞏固及提升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地位。
談及本港未來離岸人民幣業務發展,劉怡翔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支持強化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地位,提出要逐步擴大大灣區內人民幣跨境使用規模和範圍,包括區內銀行機構可按照相關規定開展跨境人民幣拆借、人民幣即遠期外匯交易業務,及與人民幣相關衍生品業務、理財產品交叉代理銷售業務,而大灣區內企業亦可按規定跨境發行人民幣債券。
港為境外投資者進內地首選
至於香港方面,劉怡翔指香港機構投資者可按規定在大灣區募集人民幣資金投資香港資本市場,參與投資境內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並支持香港開發更多離岸人民幣、大宗商品及其他風險管理工具。而在內地「一帶一路」倡議下,境外市場對人民幣結算、融資及資金管理需求會逐步增加,他相信香港有充分優勢和潛力繼續發揮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功能。
劉怡翔強調,香港在內地支持下,發展成為全球領先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包括2007年首次在港發行人民幣債券,以及近年相繼開通的滬港通、深港通以及債券通,而中國財政部及人行分別在港發行人民幣國債及人民幣票據,亦加強了香港作為境外投資者進入內地金融市場首選門戶的地位,令香港資本市場繼續為內地資本市場面向全球雙向開放發揮重要作用。
陳家強倡灣區居民購港理財產品
從2004年香港銀行開始為個人客戶提供人民幣服務,香港的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至今已經十五年。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兼任教授及院長資深顧問陳家強表示,看好大灣區的發展會成為人民幣需求的增長動力,利用香港的優勢,於跨境人民幣使用及財富通政策中,容許大灣區內居民購買本地銀行理財產品,既可令本港銀行業受惠,亦可提升居民生活質素。
陳家強表示,人民幣原本是封閉式的設計,使用程度有限,但隨着內地和香港相繼推出了兩地證券市場互聯互通的措施,引發了世界投資者對人民幣的興趣。展望未來,陳家強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會成為人民幣使用的增長動力,其中香港在金融上扮演重要角色,以解決大灣區發展成為世界領先灣區的潛在困難,並促進資金及生產要素流動。當中包括利用跨境財富通政策,容許大灣區內居民購買本港銀行理財產品以及保險產品,令本港銀行業受惠之餘,亦提升大灣區居民生活質素,並為資本帳作出某程度開放。
此外,陳家強表示,大灣區發展亦可增加機構的人民幣集資額度,所集得的資金除了投資海外,亦可投資於大灣區資產,並由本港金融公司以香港模式管理,使用香港的風險管理及投資技術,然後推動有關資產讓境外人士亦可投資。
灣區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出席論壇時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未公佈前,「去年更多的處於想像之中,今年則有更多具體事物迎面而來,包括區內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灣區規劃對人民幣國際化,以及人民幣在區內使用的一些具體措施等」,她相信大灣區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將為人民幣在區內使用創造有利條件。
對於香港如何在大灣區中抓緊機遇,鄂志寰形容香港是全球最早、最大和發展最成熟的離岸人民幣樞紐,由存款、貸款、以至一系列人民幣產品,香港都在整個離岸人民幣市場起了領先樞紐地位,因此在大灣區規劃下,如果可充分結合各城市本身在人民幣業務累積優勢,將有助促進人民幣在離岸及區內使用。
鄂志寰認為,在大灣區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的第一步,主要聚焦於民生金融,未來發展財付通、企業金融及科技金融潛在發展空間亦巨大,但現時需逐步開發產品及解決後台、政策制約等問題,相信在問題得到解決後,將為人民幣業務帶來巨大增長空間。
人才雙邊認可有待打通
全國人大代表及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洪為民亦認為,各界必須抓緊大灣區可帶來的機會,尤其是香港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是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中心。他亦提到,前海和香港可深化合作,探討新的金融開放措施,如稅務優惠等,並在前海先行先試,未來亦可加強兩個城市法律合作,以及在配合大灣區規劃下,將前海建設成為城市新中心。
香港銀行學會行政總裁梁嘉麗表示,香港近年在金融科技上已急起直追,但她認為香港不必與他人鬥快,只要加快自身優勢發展即可,屆時即可「跨境」面向更廣大群眾。不過她認為,現時灣區上人才雙邊共同認可仍有待打通,建議可先訂立雙邊共同標準,日後按相關培訓即可做到本土培訓,當跨境時可通過對方考試評核,令大灣區內人才流動加快。
宋文禧:料人幣持續穩定及強勢
新城廣播董事總經理宋文禧表示,在貿易戰陰晴不定的情況下,香港中長線經濟受到拖累。他引述人民銀行行長易鋼表示,一旦中美貿易糾紛升溫,中國政府是具有足夠空間作出相應調整,亦有信心在噪音過後,人民幣會持續穩定及轉回強勢。他又表示,人民幣國際化下,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公佈,人民幣在國家支持下,已成為第五大的活躍貨幣,而中國作為世界大國之一,正加快人民幣國際化。
與此同時,匯價的波動亦已引起國際關注,要抵擋波動,必先要早着先鞭。十年前,人行及金管局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奠定香港建設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基礎,其後人民幣國際化步步推進,造就了很多機會。而香港的業界亦步亦趨,不斷研發人民幣多元化的金融產品,由個人的服務、企業投資,至個人的存款、股票、基金、債券及保險,可謂一應俱全。時間累積下,世界上有七成的人民幣支付交易都是經由香港處理,可見香港擔當人民幣國際化角色的重要。事實上,在國家支持香港發展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同時,新城財經台早已夥拍大公文匯集團,推出獎項,亦得到中聯辦的支持,迎接各種人民幣的機遇及挑戰。
雖然目前國際環境難以猜測,亦有經濟下行風險的預期,但他相信憑得獎機構一貫信念及實力,一定能夠邁步向前,推動人民幣業務百花齊放,亦期待未來有更多創新的產品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