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張帆)香港觀眾對於今年5月上海評彈團在西九戲曲中心演出的《高博文說繁花》應該記憶猶新,就在8月,一批評彈名家將再度來港。8月5日至7日,上海評彈團將攜手蘇州市吳中區評彈團,在香港大會堂劇院推出他們近年來重點打造的作品:中篇評彈《蔣月泉》、《林徽因》及《評彈經典書會》。
作為長三角地區特色,看似小眾的評彈因為始終堅持對基層觀眾的培育,多年來在江浙滬有蚍s泛的人緣,近年來更頻頻應邀登陸央視演出,在全國的影響力也日益提升,還有人稱之為「中國最美的聲音」。
記者從上海評彈團了解到,在長三角文藝發展聯盟不斷推進的當下,今次滬蘇兩地攜手赴港,也旨在進一步加強長三角文藝界的交流與學習,並不斷增強品牌影響力。上海評彈團已經是香港觀眾熟悉的院團之一,而蘇州吳中區評彈團也已經有近40年歷史,並多次赴美、英、法、德、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及港台文化交流演出。團內現有國家一級演員5人,國家二級演員1人。2016年在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該團著名演員張建珍一曲《山水中國美》受到廣泛好評。
這次赴港演出陣容中既有蘇州評彈名家張建珍、陳琰、錢國華,也有特邀演出嘉賓倪迎春及上海評彈團主力軍秦建國、高博文、沈仁華、黃海華、姜嘯博、王承、王萍、朱琳、周彬、吳嘯芸、侯驍晟等,在評彈領域可謂星光熠熠。
書會考驗演員功底
一桌二椅、長衫旗袍、琵琶三弦、吳儂軟語......數百年來,源於蘇州、火於上海的評彈就是依靠這樣簡約的元素,道盡古今傳奇,迷倒無數癡男怨女。
正如其他戲曲一樣既有全本演出也有經典唱段,評彈的開篇演出也可以展現一個演員說學彈唱的功底。8月7日上演的《評彈經典書會》就將展演《白蛇傳》、《長生殿》、《珍珠塔》、《楊乃武》、《鬧嚴府》等評彈經典名篇中的重要片段,並且以輕喜劇為主基調,香港觀眾也將由此感受到經典文學名著的不朽魅力和評彈演員的中華文化素養。
古老遺產全新探索
由上海評彈團歷時三年打造的原創中篇評彈《林徽因》是演出的另一大亮點。這不僅在於林徽因和她的「朋友圈」在華人世界均有較高知名度,還在於該劇為上海評彈團探索傳承創新的一部力作。
林徽因被喻為民國第一才女,亦與當時的三位傑出男子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有過情感交集;她是中國第一位女建築學家,在動盪時局之中,以柔弱的病體和拳拳愛國之心,研究和搶救在戰火之中的中國古建築,顯示出一代知識分子的擔當。中篇評彈《林徽因》就是以林徽因一生中幾個重要的片段為主線,展現她的堅韌品格和愛國情懷。
這一出《林徽因》此前已經在大陸多個城市和台灣演出,創下了不少評彈演出歷史上的「第一次」:第一次為一個劇目的每一回都專門設計了舞美佈景;第一次為劇中人物專門設計服裝,拍攝了定妝照;第一次舉辦評彈「劇本朗讀會」;第一次設置兩組演員在同一輪演出;第一次進行演員網絡選角PK......同時,觀眾還可以在劇中聽到評彈演員用英語說書,聽吳儂軟語朗誦徐志摩的詩句等等,這些多元化的呈現方式,也是古老的評彈藝術與時代結合的有益嘗試。
最新創排的《蔣月泉》
任何戲曲總有一個傑出的藝術大師作為它的旗幟與標誌,京劇的代表人物是梅蘭芳,豫劇的翹楚為常香玉......評彈界首屈一指的宗師就非蔣月泉莫屬了。記者了解到,這位被行家們評為平彈界四百年才出一個的曠世奇才,不僅曾經在香港居住過,與香港舞台也有不解之緣。因此,今次上海評彈團特別帶來了最新創排的中篇評彈《蔣月泉》,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帶大師「回」港。
評彈《蔣月泉》第三回專門描寫的就是蔣月泉在香港的故事。1962年,上海人民評彈團首次赴香港演出,盛況空前,報界有「掌聲掀翻屋頂」之譽。最後一場演出在九龍普慶大戲院舉行,全場座無虛席,觀眾都是為《玉蜻蜓.廳堂奪子》這齣壓台戲而來。孰料臨近演出變故頻生:三位主演之一的劉天韻突發高燒登台無望,蔣月泉還收到妻子病危的電報。為了對得起觀眾的期待,大師最終悄悄藏起了電報,更挑起劉天韻的角色。演出中,他一人分飾兩角,與楊振言完成了藝術生涯的巔峰之作,這段《廳堂奪子》也成為評彈史上珍貴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