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大灣區快線】廣州新措提升國際航運功能

2019-09-05
■據廣州港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外貿集裝箱航線達109條。圖為廣州港。 香港文匯報記者方俊明 攝■據廣州港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外貿集裝箱航線達109條。圖為廣州港。 香港文匯報記者方俊明 攝

內外貿並舉發展集裝箱業務 對接港澳規則助建南沙自貿港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方俊明 廣州報道)據廣州港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外貿集裝箱航線達109條,五年間激增逾一倍。廣州市政府常務會3日審議通過《廣州市關於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下增強廣州國際航運綜合服務功能的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出台29條舉措,內外貿並舉打造「華南地區集裝箱調撥中心」。

廣州港近年來致力拓展國際班輪航線,不僅穩居中國內貿集裝箱第一大港,還成為非洲、地中海航線核心樞紐港,亞洲方向航線也取得新突破。據最新統計,今年前8個月,廣州港完成貨物吞吐量4.15億噸、集裝箱1,508萬標箱,分別同比增長近10%、逾4.3%;至今累計外貿集裝箱航線達109條,五年間大增一倍以上。

攜華為建設5G港口

「目前馬士基、地中海、達飛等全球主要班輪公司均在廣州港開展業務和開闢航線。」廣州市港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全球規模最大的散貨運輸船隊、特種船運輸船隊,中外運華南總部等航運企業總部入駐廣州,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海員中心亦落戶,廣州國際航運仲裁院等相繼成立,為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工作方案》3日獲廣州市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涵蓋10大方面共有29條舉措。其中,廣州港南沙港區作為中遠期粵港澳大灣區、南沙自由貿易港建設發展的重要依託,將研究推進20萬噸級航道、南沙港區國際通用碼頭、南沙港區五期集裝箱碼頭等建設。

《工作方案》還提出,要實施南沙口岸「七天通關常態化」,並建設智慧綠色港口,加快推進口岸信息化建設。據了解,由廣州市港務局、廣州港集團攜手華為公司等合作共建的「粵港澳大灣區5G港口創新中心」目前進展順利,重點突破5G在港口陸地和海域等特殊場景的覆蓋技術;廣州港亦借此契機推動5G智慧港口建設,打造大灣區5G智慧港務標杆。

今年已增6外貿航線

同時,通過內外貿並舉打造華南地區的集裝箱調撥中心。「今年以來已淨增6條外貿集裝箱航線,包括馬士基旗下Sealand全新東南亞線PH1首航南沙港區。」廣州市港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仍積極拓展國際班輪航線,特別是開闢歐美及「一帶一路」航線,提升廣州港集裝箱樞紐港地位。

據悉,目前南沙還率先以「加強粵港澳大灣區規則對接,促進大灣區制度型開放」為目標,對粵港澳三地的規則銜接問題進行研究,建設「內地與港澳規則相互銜接示範基地」,通過在制度創新上實現新突破,推動各類試點率先在南沙取得突破,形成更多可複製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

數據顯示,南沙自貿區掛牌至今,累計形成457項改革創新成果,其中分別有42項、104項創新成果在全國、廣東省複製推廣;南沙註冊企業亦由8,400戶增至近12萬家,升近14倍。目前南沙在推動「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建設取得新成效,加快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南沙區政府官員透露,在建設「高鐵-城際-地鐵-高快速路-港口」綜合交通網絡體系,構建大灣區「半小時交通圈」的同時,南沙將制定便利港澳居民發展政策,構建與港澳相銜接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環境。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