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多地出台調控政策

2019-09-05

香港文匯報訊 據《新京報》報道,為了控制豬肉上漲給普通居民日常生活帶來的影響,已有不少城市開始採取限價、補貼等多種措施。

9月1日,廣西南寧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站發佈了《南寧市豬肉價格臨時干預最高限價通知書》,稱今年9月1日至9月10日,南寧市青秀區麻村農貿市場、華園農貿市場等多個農貿市場的豬肉價格臨時干預,最高限價需按規定執行。以麻村農貿市場為例,在此期間,其精瘦肉最高限價為28.6元(人民幣,下同)/斤;五花肉則為22.3元/斤。

限購平價豬肉

當天,豬肉市場「地產式調控」成為媒體焦點。根據通知,從9月1日起,南寧市在青秀區麻村農貿市場等10個市場設立定點攤位。每個攤位每日上午9時起,按市商務部門規定的限量,以低於前10日市場均價10%以上的價格,向市民銷售精瘦肉、前後腿肉、五花肉和排骨,每位消費者每日限購1公斤。

而此前的8月27日,福建尤溪縣人民政府官網發佈消息稱,決定在中秋國慶期間啟動平價商店運行機制。平價商店啟動時間為每周星期六、星期日兩天及中秋、國慶節假日期間(為期18天),按照規定,平價豬肉銷售品種確定為五花肉、腿肉、瘦肉、排骨等,每個品種豬肉銷售價格應當低於市場平均價的15%。所有的平價豬肉都實行限售限購措施,即:五花肉、腿肉每家商超每天各限售200斤;瘦肉、排骨每家每天各限售100斤;居民購買每人每次限購兩個品種以內,單品限購2斤。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南寧、海口、江西、廣東、江蘇、四川等近十個省(市、縣)出台了相關政策,採取限價、補貼、投放儲備凍豬肉等多種方式,控制豬肉價格上漲給消費者帶來的影響。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