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豬肉價格飛漲,生豬養殖戶卻並不開心,擔心行業因此受到衝擊,「如果老百姓吃不起豬肉了,養豬業也就完了。」
豬瘟壓力大 冀疫苗面世
河北個體養殖戶趙二飛的養殖場,今年四月份逐漸步入正軌,養殖和繁殖技術如果不出問題,今年大小豬能出800頭左右。但他剛投產不久就發生了非洲豬瘟疫情,再加上合作人不給力,目前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盈利。他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豬瘟的壓力很大,養殖已經在路上,退出是不可能了,只有盡力加強管理、做好防護。」
趙二飛說,非洲豬瘟的影響從去年8月份開始,一直到現在將近一年了,我們從環保、消毒、人員管理等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購買一頭30斤左右的小豬,成本在1,000元(人民幣,下同)左右,養大成220斤上下,成本增加八九百塊錢,整體算下來要投入大約1,900元。如果養100頭,投入將近20萬,一旦感染豬瘟,很難再翻身。
趙二飛表示,其他養殖戶和他一樣,都寄希望於非洲豬瘟疫苗的研發,盼有免費接種的名額。
行業失信心 盼幫扶到位
養殖戶「養豬難」、「不敢養」,直接導致了市場供給豬肉的減少。養殖業受環境保護政策影響很大,一系列環保政策出台之後,養殖戶數量明顯減少。趙二飛坦言,不是說政策不好,只能說當地在執行時有些偏激,導致原本很多像他這樣的養豬戶被迫拆了豬場。現在肉價漲了,地方又開始鼓勵養豬。如果豬價平穩了,環保指標可能又會調整過來,那又沒法養豬了,所以很多人不敢再回到這個行業裡。
趙二飛說,他希望國家對養豬業的幫扶政策能夠直接落地到養殖戶。目前多是通過保險方式,很多人在中間環節操作掙錢,對於真正的養殖戶來說,收益要遠比那些中間操作的人少得多。
他說,「今年到現在豬價將近14元一斤的時候,我心裡並沒有很高興,因為老百姓要吃不起豬肉了,這個行業也就完了。」 ■香港文匯報實習記者 韓昕媛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