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北斗明年將全面完成建設

2019-09-06

香港文匯報訊 據中通社報道,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簡稱「北斗」)由中國人自主研發,目前,已經成為全球四大衛星導航核心供應商之一,在軌衛星達39顆。按照計劃,北斗將於明年完成全部建設,融入全球大家庭。

目前,美國GPS、歐洲伽利略、俄羅斯格洛納斯以及中國北斗並稱全球四大導航系統。長期以來,GPS是全球定位導航領域的領導者,1994年GPS就完成了全球組網,擁有24顆在軌工作衛星,全球覆蓋率達到98%。

加入國際組織全球服務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楊軍日前在第8屆航天技術創新國際會議上透露,從2017年年底開始,北斗建設進入了超高密度發射期。今年北斗還將發射5至7顆,明年發射2至4顆衛星後,北斗全球網將全面完成。

楊軍提到,北斗始終堅持開放合作、資源共享。先後與GPS、格洛納斯實現兼容互操作。北斗導航系統還加入國際民航、國際海事、3GPP移動等國際組織,加快融入全球服務,為世界衛星導航貢獻「中國力量」。

此前,內地文章披露,中國曾經因為GPS導航而飽受屈辱。1993年7月航行在阿拉伯海域的中國「銀河」號貨輪,因美國無理由強行關閉該海域的GPS信號而丟失方向,在公海上了漂流33天之久。此後不久,中國曾投資2.3億歐元參與歐盟伽利略導航系統的研製工作,但對方未兌現承諾,致使中方不得不退出。

為此,中國開始自主研發全球衛星導航系統。1994年,「北斗計劃」立項,2000年發射首顆衛星,經過20多年的努力,成績斐然,步入世界前列。

目前,在聯合國195個成員國中,多達130個國家首都上空每天可以觀測到的北斗衛星數量已經超過其他導航系統。這些國家主要集中在亞洲、非洲等地。目前,包括中東在內已經有超過30個國家在實際使用北斗導航。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