彥 火
我在菲律賓馬尼拉「第三屆旅居文化國際論壇」開幕禮致辭指出:
老父十二歲開始,遠涉菲律賓。僑居菲島近四分之三世紀的他有一句口頭禪:「我是喝家鄉的水長大的。」誠然,在父親的身上流淌華胄的血,他像其他老華僑一樣,雖然入籍外國,卻念念不忘家鄉的山山水水,這是他們的根。
在近七十個春秋菲島生活,他學曉一口漂亮的「大家樂」,熟稔菲人的風土人情,擅於與菲人打交道,但他卻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傳統華人。他經常說,華人所以能夠在菲島立足,是全靠勤奮和節儉。
像其他老一輩華人一樣,父親從年輕到老去,不帶走什麼,卻遺下許多許多──僑居地經濟社會的發展,有他們的一份血汗;家鄉的興旺,有他們一份貢獻!
我的父親和父輩這一代海外華人,只是一群小人物,他們沒有建立什麼豐功偉績,只是一個愛鄉愛國的腳踏實地、勤勤奮奮的平常人,以現代社會的商品價值來衡量,他們是落伍於時代的人,他們沒有像時人那樣急功近利,但我敢說,他們是有着美麗品質的人。正如法國著名作家薩特所說:「美的價值就是以某種方式飽含着倫理的東西,並必定把它表現出來。」
今年五月我在北京參加「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遇到菲華歷史博物館館長施吟青女士,我告訴她,我很想做一次有關華人文化的論壇。旋即我便接到世界華文旅遊文學聯會副理事長白舒榮的微信,提出在菲律賓舉辦文學活動的建議,這真的是天作之合的緣分呀﹗我在這裡要特別感謝白女士對這次活動的傾力安排。
親愛的朋友,「世界華文旅遊文學聯會」自二零零五年成立以來,一直開展與世界各地文學團體、傳媒的互動、在香港等地舉行旅遊文化講座等重要活動。除了「旅居文化論壇」外,我們還舉辦「全球華文旅遊文學徵文獎」及「世界華文旅遊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前者已舉辦過一屆,後者已舉辦了六屆,並藉以帶動和推廣華人旅遊文化和提升華文文化。
我們的隊伍越益壯大,我們凝聚了一百三十多位海內外的學者專家!我們將於今年十一月底分別在香港中文大學、澳門大學及深圳集悅城舉辦「第七屆世界華文旅遊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今屆主題是「茶文化之旅」,上屆研討會的主題是「絲路之旅」。中華民族文化是通過茶路與絲路這兩條紐帶傳播到歐亞大陸,與此同時,歐亞文化也是透過這兩條紐帶傳播到中國。可以說,茶路和絲路都是一條歷史悠長、最璀璨奪目的文化紐帶﹗
親愛的朋友,我曾援引德國作家約翰.赫爾達(Johann Gottfried Herder)的一句話:「一切時代的一切民族都為建立人類文化大廈而進行過勞動。」
在這裡我再次作出呼籲,讓我們為建立旅遊文學這座文化大廈共同努力吧!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