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藝粹簡訊:300年古戲樓在上海「重生」 傳統文化火起來

2019-10-12
■瑜音閣外部■瑜音閣外部

雕樑畫棟,猶帶暗香;西皮二黃,餘音繞樑......一座擁有300年歷史的古戲樓日前在上海市寶山區顧村鎮重新啟用,化身一處兼具傳統底蘊和時尚創意的演藝新空間。

據悉,這一被命名為「瑜音閣」的劇場新空間,由上海市寶山區政府特別委託京劇名角王珮瑜創辦的瑜音社獨立運營,雙方攜手探索「讓傳統文化火起來」的新模式。

瑜音閣古戲樓為全木質結構建築,飛檐翹角,古香古色,有榫卯結構的藻井作為天然聲場,是上海目前唯一投入運營使用的古戲樓。有趣的是,呈四面合圍結構的古戲樓,樑柱上還雕飾着眾多以民間傳說或戲劇故事為主題的木雕,精美繁複。

「這個戲樓,我們等了它300年,終於等來了。未來,相信會有更多年輕人會聚集在這裡,共同見證京劇藝術活在當代。」王珮瑜感嘆說,一座戲樓連接古今,也承載了上海探索「讓傳統文化火起來」的努力。

據介紹,上海市寶山區近來先後引入16位(組)名家大師工作室落戶當地。去年,王佩瑜工作室落戶寶山龍現代藝術館,在此完成了全國首套青少年京劇通識教材的編寫,並在寶山開展試點教學,迄今已有千餘名學生接受了京劇普及教育。

王珮瑜介紹說,「瑜音閣」未來將定期向觀眾推出以傳統名著為主題的戲曲作品,努力挖掘復排傳統骨子老戲。此外,跟其他演出空間不同的是,人們還可以在古意盎然的老戲樓裡體驗「坐着黃包車來看戲」,「畫臉譜、貼片子」,「在演戲過程中向台上打賞」等古人看戲的舊俗和樂趣,讓京劇吸引更多年輕粉絲。 文:新華社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