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東線天然氣項目是中國首條採用1,422毫米超大口徑、X80高鋼級管材、12兆帕高壓力等級的世界上單管輸量最大的跨境長輸天然氣管道工程,這種組合在中國管道工程建設上還是第一次。「黑龍江冬季氣候低至零下40℃,施工機器在低溫環境下難以正常運作。加上管道沿線環境複雜,水網沼澤和林帶交替分佈,增加了施工難度。」施工現場的工程師陳鵬坤說。
經2年建設 結48項成果
據了解,為應對冬季施工,中國石油管道公司2015年6月首先是開始建設北段的試驗段,為全年建設開始「鋪路」。經過2年建設,試驗段取得的48項成果為工程全面開工建設提供了科學數據和標準規範。
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不僅是溫度,風速也會影響施工進度。陳鵬坤解釋,原來是在焊接過程中,焊接口遇水會令管道出現裂縫,若風速過大,使用液態焊料時或會影響連接的位置,令焊接出現間斷,造成漏氣。
掃碼知狀態 全智能管理
每條管道上都有兩個專屬二維碼,經現場施工人員介紹,這兩個二維碼一個是出廠時就帶的,另一個是焊接後由施工人員貼上,兩個二維碼分別可查出生產和施工期間的相關資料。二維碼亦能協助記錄管道位置,只要查詢後台數據庫,便可查閱詳細資料,方便人員管理及維修,實現大數據體系架構。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過境段控制性工程項目經理伍迅介紹說,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以「全數字化移交、全智能化運營、全生命周期管理」為理念,通過「移動端+雲計算+大數據」的體系架構,集成項目全生命周期數據,實現了管道從建設期到運營期的全智能化管理。
充分顧環境 管道埋地底
伍迅補充說道,整體工程充分考慮到生態保護,工程完成後,管道將埋在地底1.2米,地面不能興建建築物,但會種植灌木或小麥,恢復生態環境。■香港文匯報記者 于海江 哈爾濱報道